《这不是你的错: 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直面人生,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的错:
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原著 | 马克·沃林恩
解读 | 李子归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当家庭的不幸变成无形的枷锁,将我们牢牢地锁在痛苦和困惑之中时,我们该如何找到打开枷锁的钥匙,将我们从不幸中解放出来呢?

海灵格知名弟子,家庭代际创伤领域的先驱马克·沃林恩,是旧金山家庭系统排列研究所主任,北加州海灵格研究所主任,纽约海灵格学习中心副主任。他训练过上千名临床医生,帮助人们治疗沮丧、焦虑、恐慌症、强迫症、自我伤害、慢性疼痛等。

他的这本《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我们曾受到过的家庭创伤,帮助我们从家庭的不幸中解放出来。

本书曾荣获2016年美国“鹦鹉螺图书奖”和2016年全球健康类图书最高荣誉“图书奖”银奖。被称为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自我疗愈指南。曾帮助无数读者找到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与隐藏的创伤对话,解决当下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寻找家庭创伤疗愈之道吧。

梳理家庭创伤的脉络是疗愈的第一步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同时也蕴藏着甜蜜之爱的地方。

但很多时候,人们来到这世间后第一次受到的伤害,也往往来自于家庭。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的家人或者长辈受过的创伤没有及时得到疗愈,那么我们也有极大的可能传承这样的创伤痛苦。

作者马克·沃林恩因为患了无法治愈的中心性浆液视网膜病,几乎失明。他觉得自己将会过上无人照顾,孤身一人的生活,变得无比沮丧,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他在脑中反复地预想着死亡。想得越多,内心深处的无助感就越深。每当他试图拉自己出来时,他的思维就会回到“无助、毁灭”这些想法中。

同时他也开始困惑,很多人经历的磨难远比他的要更加深重,为什么只有自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给他带来了那么深的恐惧。

于是他离开自己熟悉的一切,去往远方寻找答案。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兜兜转转,行走了半个地球,最后却是在他父母那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马克·沃林恩两岁的时候,母亲曾经因为胆囊手术住院3周,幼小的他在多次寻求母亲的怀抱未果之后,开始抗拒母亲。

等到母亲出院回家时,他已经不再信任母亲对他的关心了,也不再对母亲开放自己脆弱的一面。这种抗拒,持续了30多年。

他不知道该怎么接纳母亲的爱,更不知道该怎么向母亲表达爱。他觉得母亲的怀抱像是狭小的陷阱,每次被母亲拥抱,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紧张不安。

这种来自亲子关系的家庭创伤,影响到了他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关系中保持开放的能力。

除此之外,作者的外祖母在两岁的时候就是孤儿,母爱的缺失常常使他的外祖母陷入焦虑与不安。

他母亲遗传了他外祖母的应激模式,明明身体很健康,却常常把手放在胸前,抱怨着身体内在的不适,也非常害怕与外祖母分开。

所以作者的恐惧既来源于自己婴儿时期被迫与母亲分离时留下的阴影,还来源于家族遗传的从未得到疗愈的家庭创伤。

最后,马克·沃林恩通过与父母亲沟通,梳理家庭创伤脉络,发现了这些痛苦的来源,理解并从心底接纳父母和家人,接纳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从而疗愈了心灵的创伤,战胜了恐惧,获得了积极面对人生挫折的源动力,甚至还神奇地恢复了视力。

如果我们也有心灵创伤这方面的困扰,可以从疏离家庭创伤的脉络开始,寻求疗愈的方法。

比如回到家里,试着和父母来一次深入的交谈,把自己的痛苦告诉父母。让父母把自己拥抱在怀里,去感受父母的爱意。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抗拒,会觉得很痛苦。不要害怕,试着深呼吸,放轻松,试着把自己的心扉打开,试着去信任父母,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付到父母的怀抱里。

闭上眼睛,由内而外地去体验父母温暖的怀抱,同时也留心自己在被拥抱的时候,是哪个部位在变得紧张。再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将自己封闭起来的。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将会发现,被父母拥抱的时间越长,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抗拒在减弱,身体在慢慢地变得柔软起来,内心也会变得柔和许多。

然后再和父母深入地谈心,聊一聊自己的痛苦和迷茫,也请父母用轻柔的声音将过去的家庭创伤讲给你听。

无论你听到什么,都不要抗拒,试着去理解,去接纳。直到你对那些来自家庭创伤的痛苦释然为止。


倾听内心的声音
是疗愈家庭创伤的重要途径

巨大浪潮的开始,往往起源于不为人知的小小涟漪。

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未知的痛苦,便来自于家庭生活中掀起的某道水花。这水花往往藏在痛苦迷宫深处。如果想要通过找到水花疗愈痛苦,最重要的便是倾听内心的声音。

这些内心的声音,通常由充满怨气的语言组成。在我们焦虑与痛苦时,常常会说一些充满怨气的话,正是这些话往往藏着我们痛苦的原因。我们只要从这些话语中找到最深的那条情感脉络,就有可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书中讲了乔安妮的案例,她觉得母亲总把她说成是整个家庭里“最可怜,最让人失望的”,她认为母亲难以亲近,母女之间总是恶语相向,所以这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

后来经过作者的一步步引导,让乔安妮不断回忆关于母亲的事情,分析母亲为什么会经常对她说那些话。

乔安妮发现母亲的那些话其实不是对她说的,而是母亲说给自己听的。因为母亲是个私生女,外祖母在15岁时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并怀孕。但是那个男人不愿意负责,外祖母被赶出了家里,并带着羞愧度过余生,外祖母认为这个私生女使整个家庭蒙羞。

乔安妮的母亲也因为自己的身份感到羞耻,觉得正是因为自己的存在给外祖母带来了不幸,心底认为自己是最可怜的,所以才会经常用这样的语言去骂乔安妮。

当乔安妮发现母亲的那些谩骂并不是针对她的,因此感到平静,也开始理解母亲。当她再听到这些话语时,她产生的是对母亲和外祖母的爱与同情,还理解了她们曾经的艰难和痛苦。

在倾听这些内心的声音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这些声音是否与父母有关。因为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世界之后最先接触到的人,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我们受到的家庭创伤来自于父母的概率也是最大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的感受,就是我们通向自身的一扇门。

如果我们和父母关系很亲近,我们内心的声音就会表现出理解与亲近。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不好,我们内心的声音就会暴露出我们的不满。在我们不满的时候,内心的平静就会被破坏。

通常,我们和父母之间未处理好的部分不会自动消失,它们会成为我们日后关系的模板,甚至痛苦的来源。比如我们对父母的不满会投射到伴侣或是好友身上,导致无法和伴侣亲密相处,也很难相信他人。

如果我们无法轻易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可以如作者所建议的那般,尝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比如,问问自己:你最深层的恐惧是什么,最害怕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它可能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种恐惧或是感觉,我们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生来就有这样的感觉。

或者用一种更缓和的方式,再问一次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生活面临崩溃,事情会开始变得很糟糕,什么是你最害怕的呢?你最害怕发生的事是什么?

可以试着在纸上写下答案。我们写下的内容,正是我们内心的声音。

接着花一些时间想想,仔细思考这些关于创伤的内心可能属于谁。然后会发现这些有的来源于我们的母亲,或者是我们的父亲。它可能来源我们的祖母或祖父,也可能是我们的哥哥姐姐,叔叔婶婶。而现在,它与我们共存了。

这些关于创伤的声音,会影响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它们会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还会影响你的大脑和身体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回应。

当我们听懂了内心的声音,就能搭建起通往家庭创伤的桥梁。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遭受的创伤来源于外部,而不是来源于自己,我们就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慢慢开始新的生活,从而达到疗愈家庭创伤的目的。

重建连接之路是疗愈家庭创伤的关键

有人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事实上时间并不会冲淡痛苦,时间只会让人深陷痛苦的泥潭难以自拔,最后不得不习惯与痛苦为伴。

尤其是家庭创伤带给我们的痛苦,往往会像影子一样时刻缠着我们,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甚至成为我们痛苦的根源。

比如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特别严厉,总是爱批评我们,我们在为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而难过,并对父母不满时,也会变得对自己特别严苛,喜欢自我批判,甚至有内向的攻击性。

既然家庭创伤的负面影响那么大,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疗愈创伤,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马克·沃林恩在书中提到,在我们拒绝、批判、指责或疏远父母时,我们实际上也是在把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推开,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

如果我们要疗愈来自家庭的创伤,解决之道在于,尝试着去了解父母曾经受过的创伤,弄明白父母为什么会那样子对待我们。

了解父母的受伤经历能够帮我们打开一扇门,帮我们找到疗愈的方法。

因为很多时候,理解父母的痛苦,也是在理解我们自己的痛苦。当我们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父母的痛苦,我们由此而生的理解与同情会取代过去的父母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说一句“爸爸,妈妈,我很抱歉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地去靠近和理解你们”,就能让内心释怀,将自己从家庭创伤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爱因斯坦说,人类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人们认为他的思维、感知使他们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创伤时也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将自己与周围的人,以及先于我们存在的人都划分开来,导致我们的治疗举步维艰。

但当我们反复地去回顾,我们会与过去家庭中的人产生联系,会发现他们经历的创伤没有得到处理,才成了我们的负担,而那也正是我们创伤的源头时,我们的疗愈进度将会大大加快。

有时,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把我们的所受到过的创伤,和父母曾经受到过的创伤联系起来就可以了。这是因为父母曾经受到过的创伤有可能会在我们身上重演,而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旦认识到我们承担着的那些想法、情绪、感受、行为或者说是症状,它们并不源于我们自己,我们便可以打破这种创伤的循环。

我们可以从有意识地采取一些行动开始,去感谢创伤事件的存在,感谢与此相关的人们。通常,这会从我们内在的对话开始,或者是与某个家人的对话,不管是面对他本人或是我们想象中的人。

合适的语言能够让我们解脱,使我们摆脱家庭的束缚、无意识的忠诚,以及一代代的创伤循环。

在书中有一个来访者,她无意识继承了母亲和外祖母关系的破裂,还有她们不幸福的感受。她内心的声音是这样的:

“妈妈,请保佑我能和我的丈夫幸福地在一起。虽然你和爸爸在一起时并不幸福。我会好好地珍惜和丈夫的感情,这样你们就能看到我可以很好,以此表达我对你和爸爸的尊重。”

当这名来访者反复地对她的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她能感觉到自己慢慢地变得轻松自在起来,内心的痛苦也减轻了许多。

如果给你造成创伤的亲人已经去世了,可试着对着照片说话,或者点一根蜡烛,想象着烛光可以让你与对方重新开始建立连接,并与之对话。

也可以试着大声地说出你的内心的声音,体会那种感觉,并告诉自己:“这些并不是我的感受,我只不过是从以前的家人那里继承过来的。”有时候,只要承认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你这样做之后,你可能已经走出了最深层的恐惧,而站到了它的另一边。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山顶俯瞰下面的山谷,家庭中所有的过往和现在都被看到,并且得到了接纳。

你也将能发现埋藏在家族里最伟大的爱。这份爱是过去的家人传递下来的,是希望你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而不是重复过去的恐惧与不幸。

这份爱才是疗愈一切的良药。

以上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有人说,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事实上我们真正的家在自己的心里,只要心安,我们可以四海为家。原生家庭只是我们生命的起点,而不是生命旅途的全部。

虽然我们可能会在旅途的起点心灵就受了伤,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去疗愈心灵的创伤。

然而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疗愈家庭创伤,我们都一定要记住,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是自己,最强大的后盾也是自己。

我们可以选择从原生家庭开始追溯我们心灵创伤的源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追溯的过程中,接纳生命的不完美,驱逐内心深处不属于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找回真正的自我。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主人,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因为真正的心灵创伤疗愈之道与他人无关,而是藏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要知道每一颗饱经风霜的心都蕴藏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所有的恐惧和不安,可以引领我们去往更加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加美好的生活。

就像著名导演北野武所说的那样,哪怕是残酷的、痛苦的经历,只要它能让我尝到活着的滋味,就算是一种快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这不是你的错: 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直面人生,这不是你的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