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是个好地方》
原著 | 大愿法师
解读 | 姜戈
我们都在寻找让生活幸福的办法,譬如有人会通过慢跑、锻炼、跳舞或做任何运动的方式,在数小时内感到平静、专注和满足,这是因为当你锻炼身体时,大脑会触发你体内化学物质的释放,长远来看会改善你的健康。
但外在手段都是短暂的,那么,有没有另一种找到幸福的方法呢?
《人间是个好地方》告诉我们寻找幸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幸福来自内心。”
本书作者大愿法师,现任全球华人联合会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致力于为世界上每一个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多年来,大愿法师参与大量的慈善活动,为社会各项慈善项目捐资将近4000万元,温暖了千家万户,传承了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世间或许并没有直达幸福的妙方,但依据大愿法师禅心修行的结论与建议,我们或许能找到提升幸福感的一些有效方法。
别找了,幸福就藏在你的心里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社会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呢?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感觉生活很累。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拼命挣钱,买房买车,养孩子等。
但大部分人会觉得生活不幸福,更多是因为两字——攀比。自己刚吃饱,别人已经吃上山珍海味了;自己买了辆摩托车,别人已经开上小车了,物质之间的攀比很容易造成心灵的负累。
所以,不应该用物质的价值,衡量生活幸福的标准。
书中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位老人家,他走过世界上很多遥远的地方,一生都在寻找理想中的完美妻子,但直到他70岁仍孑然一身。别人也都很好奇,世界那么大,难道没有他的意中人吗?
这位老人家对此也只能苦笑,因为,那位完美的女人也在寻找另一位完美的男人。
这和当代单身男女的故事很像: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另一半,却忘了每个人都只是一半。
如果我们从外部条件去寻求完美,期望获得幸福,那只能是徒劳无功的。就算是寻找到了完美,也是无能为力。
那么要如何才能找到生活的幸福呢?可以从改变心境开始。
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书中提到,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完美,所以看到的外境也不完美。所谓境由心转,正是此意。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生活中的不完美?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一件事,如果我们觉得好,就会趋之若鹜,从而产生了贪心;认为那个是坏的,就逃避、抗拒、排斥它。
这样,无论它的好与坏,都会让你在心中产生负面情绪,有了负担。
其实,一件事情的好坏与否,取决于你看待它的角度。譬如遇到下雨天,虽然雨水会淋湿自己,惹人厌烦。同样,下雨天一般都是空气最好的时候,它能净化空气,让身体健康。
生活不完美,你要活得完整。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存在完美,所以遇见任何事情,要从多重角度看待问题,只要掌握这种二元思维,你就会接纳不完美。
正如我们本身也有许多不完美,但是这正是让你正确认识自己,真实面对自己的契机。当你完整地接纳了自己,就会发现内在已经被照亮了。
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圆满的个体,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使得自己变完美。你只不过需要静下心,向内探索发现罢了。幸福也是如此,不需要往外寻找,而是从内心开始。
关于内心的修炼,用书中一句话来说:用心生活,不要用脑生活。
我们从小受到多许多教育,学到了许多知识,遇到问题都喜欢用经验和知识来解决它。但我们却忽略了,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是解读,而解读必定会有分别和价值判断,自然而然便会分别出好与坏。
因此,我们就会把那些负面情绪一直埋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学会以心转念,不能转就是烦恼,能转就是智慧。
事实上,只要能够转念,一切都是美好的,外在的环境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拓宽生命的宽度,宽容自己,包容他人,会让我们更幸福。
其次,要尝试转化行为的惯性,转为幸福循环体。
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这样才能有助于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
活在当下的人是用心生活,而不是用大脑生活,每一天都是可以做出改变的。所以,我们生命的旅程日日都是好日子,到处都是良辰美景。
当你感受这些美好、幸福的事,你的大脑也会变成“幸福脑”,大脑会分泌出快乐的物质胜肽,让你每个细胞都感到快乐。
所以,越快乐的人越快乐,越幸福的人越幸福,成为一个幸福的循环。
幸福经济学,成长比成功重要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却又常常丢掉了幸福。
因为幸福不同于其他的生活目标,既不像事业能够通过策略来赢得成功,也不像钱财能够通过积攒获得成功。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比如我们常听说吃亏是福,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是一种过时的傻气,是会被欺负的老实人,实在谬误。
大愿法师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清朝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有一位远方亲戚,名叫郑煊,他是做木材生意的。在一次生意中,因为水路运货的速度太慢,导致失去了最佳销售木材的时机,眼看这笔买卖就要亏得血本无归,郑煊心急如焚。
这时,郑板桥派人送去一幅勉词,题头就是四个大字——吃亏是福。底下的内容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而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郑煊从中领悟出人生盈亏的哲理,安下心来。谁知几天后,木材价格又突然出现暴涨,郑煊又意外地发了财,他就将那幅题词作为家训,流传后世。
假如,当时的郑煊没有听进劝解,一味地执着于自己的损失,想必就是另一番结局,甚至,他会因为这单生意被气出病来。
人都有追逐利益的本性,但如果在生活中处处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会失去本该拥有的福气。让出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就是长久的幸福。
如果幸福经济学有一个公式,那一定是:信心×希望×乐观×坚韧=成功的心理资本。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
幸福该如何衡量呢?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心灵的感觉。幸福的本质就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具体地说,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笔“心灵财富”上就盈利了。如同我们物质上财富会面临破产一样,心灵也可能破产。
只有每天都有收入,公司才能维持,但前提是收入必须超过支出。
幸福也是如此,在人生的未知旅途中静静修炼自己的心灵,你会发现追寻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金钱,从来不是万恶之源,
贪恋才是
我们从小就听说“金钱乃万物之源”,其实这一句话并不完整,完整的话应该是:金钱乃万恶之源,贫穷和贪婪是培育的土壤。
金钱本身没有善恶,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致使自己获得幸福,也能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大愿法师就讲了一位古代商圣范蠡的故事,只听名号,你会以为他迷恋钱财,毕竟做买卖讲的是精打细算。实则不然,范蠡不像一般商家那样利欲熏心、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更懂布施积福。
在他一生中,三次成为巨富,但又三散家财,布施给贫苦大众。所以被后世尊为商圣。
他付出的越多,得到的福报越大,能将钱财活络地运用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最终,财富就会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所以,我们财要善用。
1、财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当然了,想要生活幸福,少不了钱财支持。虽然我们经常从影视作品中听到佛门和尚都爱说一句: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就说明学佛就要放弃物质追求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只是表面现象。
那么佛门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
大愿法师在书中提到,钱如一味药,能治疗饥饿和寒冷,能治疗贫困病,有利于邦国兴盛。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贪赃枉法,就成了毒药,使人丧命。
所以,要有智慧地用财,要爱财不恋财。只要合理取财,合乎国家的法律、合乎人情忠信之道,这财便可取得。
相反,如果非道取财,虽然发了财,但那个财愈发得大,祸难也就格外的多。
同时,我们还要看破钱财,对金钱不要有执着心。钱财随时可能来,也随时可能失去,所以,要用财物来帮助别人,这样就能收获幸福。
金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2、让金钱流动起来,创造更多幸福。
流动资金才是能量,不停地转动才会产生财富,金钱也是生活幸福的保障。
所以,佛门也会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持呢?如何孝养父母、培养儿女呢?在社会上又怎么做慈善事业、救济苦难呢?
如果你有布施心,以同情心、公德心来赚钱,那钱赚得愈多愈好。赚的钱舍不得用,只顾自己家里,甚至连家里你都舍不得用,这样就是守财奴。
而且,真正的幸福应该建立在内在的精神财富和外在的物质财富的平衡上,只有不断照亮内心的盲点,超越思维的局限,才会映照出一个丰盛、富足的人生。
最好的风水,就在你身边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反应,会生出不同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就是你一生的风水。
大愿法师就讲述了一个明朝县令的故事。他本是一位农夫,只因在农忙的季节,遇到了微服私巡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一行人,当时又饥又渴,多亏这位农夫慷慨相助,递水送饭。朱元璋回朝后,便赏赐这个农夫做了当地县令。
本县的一位秀才,考了十年科举屡次不中,偶然间,他听闻这件事心中醋意横飞。就在山神庙大笔一挥写下“十载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的诗句。
恰巧,被再次微服私巡的朱元璋看见了,他也在墙上补了两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我们都经常羡慕别人的好命,但好命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其实,好命就是把握当下每一个善缘,做好自己本心,并且尽力帮助每一个人,我们的命当然会越来越好。
书中提到,当处于宁静时,我们就会充满喜悦,这种喜悦不需要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自在的结果。自己就跟自己的心相处得很安逸、很舒适。
当我们与自己和解,内心就会平静,而静心的力量极为强大!
因为,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
当我们内心自在自由,懂得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爱自己,就能感到幸福快乐,也能让周围人感受到这股快乐的能量,此时,你就能吸引一切好的到来。
我们生活中收获的友情和贵人,其实都是被你自己吸引来的。
所以,大愿法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当下遇到的每个人都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能相遇就是缘分,感恩生命里的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段缘,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如此美好。
古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我们对每一个人施以爱,施以尊重,最终爱与福报又会返回到你身上。所以,我们始终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生命里拥有的一切,那么眼前一切皆美好,幸福会与你常伴。
每天面对的家人,我们更应该去珍惜与感恩。
书中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小女孩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总觉得父母对她不好,便离家出走了。身无分文的她很快遇到了困境,没地方吃,没地方睡。多亏一个卖馄饨的老太太看她可怜,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给她吃。
小女孩很感激她,老太太也善意提醒:“我只给了你一碗馄饨,你就那么感激。十多年来,你妈妈每天都费尽心思煮东西给你吃,你怎么不知道感激呀?”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是这位小女孩。虽然懂得感恩,但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
无论是对哺育你长大的父母,还是对朝夕相处的妻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都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长大成人,一生无私的付出,为我们构筑舒适温暖的家。
感恩伴侣,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愿意手牵着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一辈子不离不弃。
感恩孩子,来到我们的生命里,成全我们做父母的心愿,带给我们许多欢喜和希望,让我们的生命更完整。
善待家人,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也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
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人生有一个法则: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决定的。
我们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10%,但却能完全决定另外的90%,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
譬如,你早上因为赶公交车,奔跑中不慎将咖啡打翻在自己衣服上,心情沮丧地扔了咖啡。一只野猫趁机过来舔舐地上的咖啡。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看见自己刚刚清扫完的街道,又被人乱扔垃圾,十分愤怒,将气撒在了一只野猫身上,用扫把拍了它一下,野猫被打痛了,又惊又怕地在马路上乱窜,便引发了一起车祸。
假如你懂得对情绪的及时止损,坦然接受迟到的事实,明白这件事已经无法改变了。事情就可以是另一种走向,你完全可以引以为戒,明天更早的起床,得到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你走过去捡起咖啡,把它扔进垃圾桶里,与小猫逗弄一会,还能收获一天的好心情。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是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彼此都各有关联,都在向周围散发与接收着能量。
因此,生活就像一盘多米诺骨牌,一般情况下,多米诺骨牌第一个牌倒下去的时候,后面的牌就会跟着一连串地倒下去。
当你作为其中一员时,其实也在掌握着事情走向的最重要一环。是让生活变得更愉快,还是让坏事持续滋生,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
所以,幸福是一种活法,并不需要去追寻,因为你本身就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