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亲爱的安德烈》,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是母与子之间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在深度书房中,将从沟通、反叛、交友、思维以及放手这五个部分,为大家来呈现书中精华。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慢慢来,是一种“静待花开”的教育方式,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而不要用自己的节奏去揠苗助长。

静待花开,是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儿子安德烈跟她说:“妈妈,你得接受我以后会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不像你和爸爸一样拥有博士学位,做很平常的工作,挣的钱也不多,不会受太多人尊重。”

于是,龙应台跟他分享了画家提摩的故事。

提摩从小喜欢画画,但在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帝国教育体系,画画并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儿。

于是,提摩一会儿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做锁匠,一会儿做木工。这么不专心,毕业就找不到工作。

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天他41岁了,仍然失业,仍然只能和他母亲住在一起,没有结婚生子。

最后,龙应台告诉儿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多的教育,唯恐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唯恐因为自己的关注不够而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美其名曰为孩子好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身心疲惫。

孩子有属于自己选择的权利,爱是自由,而非绑架。

静待花开,不是放任自流,是做引路人

当我们给予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事事顺从孩子的意愿。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规则和自由只有搭配好了,才更利于成长。

孩子人生的前十年,是天赋开发的黄金期,也是心智模糊期,这时候父母多逼一把,他长大后会多感激你。

在今年《歌手》的“歌王冲刺夜”中,刘欢的妻女来到了现场为他加油打气。

唱完歌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刘欢有些遗憾地说:

“我有些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琴,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但我和太太以前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女儿小时候对音乐的感悟力虽好,也喜欢弹琴,但经常懒于练琴,我们也不想强迫。现在觉得这事儿有点后悔,她真的感悟力特别好,记忆力也特别好……”

与之相反的是刘宪华。

小时候的他并不是特别喜爱拉小提琴,直到十一二岁时,他都不理解为什么父母逼着他学琴。后来,他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之后,他感受了了音乐的魅力。

回想这段经历,刘宪华只有对父母深深的感谢。因为他们的坚持,让一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因势利导,有时等一等,有时推一推,有时冷静地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

小孩子都有惰性,如果孩子一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我们就依着孩子的性子的话,那大部分的孩子未来只会庸庸碌碌。

对于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的孩子而言,对他们放任自流,意味着帮他们放弃了本可以更有意义的人生。

静待花开,是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婉、静、实、久,就与家庭教育的持久性、终身性、深刻性不谋而合。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协同,使命是立德树人,所以我们需要摒弃拔苗助长的心态和行为。父母对孩子要诚恳而有耐心,就像《颜氏家训》中那样“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父母养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么?不管他们是迎春而笑、凌寒而开或是含苞待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地呵护、静静地等待。

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的付出。同样的,《傅雷家书》记录了一位睿智的父亲最虔诚的漫长付出和谆谆教诲。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傅雷这样安慰:“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长长的路且慢慢走。缓缓教育的节奏,等等孩子灵魂的脚步。

孩子的成长自有他的规律,孩子的盛开自有他的时节。

教育就如同养花,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孩子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我们教导孩子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使孩子内心丰富。

学会等待,修炼一种不催不急的心态,在孩子面前,我们缺少的也许并不是引领,而是驻足,停下来与他们一起游戏,将是更高层次的成长。

今天,我们探讨了在家庭教育中“静待花开”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当中把握好自由和平衡的关系,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