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处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今天我们要读的书是《围城》,本书充分展现了钱钟书先生极其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才情。书中展现的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让我们对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有了淋漓尽致的感受。

《围城》里说:“旅行最实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

不仅是朋友之间,其实情侣、家人一起旅行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旅行的路上,有诗和远方,同时也能在短短几天内将柴米油盐过日子时的摩擦,无限放大。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一起旅行,绝对是极好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最好的一面,最糟糕的一面,都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

旅行见为人处世

日语中有个词,叫做成田分手。说的是该国很多新婚夫妇结束蜜月旅行后,随着飞机降落成田机场,二人关系也以分手收尾。

因为爱情常常会遮蔽恋人的双眼,而在旅行中,彼此的为人处世才会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可能是因为对方为了省钱,让你走到几公里路外的餐馆吃饭,你发现两人的消费观不合;

有可能是因为他随手在景区乱扔垃圾,你才知道对方没那么有公德心;

也有可能是因为两人因为去哪个景点发生争执,对方不依不饶,你才发现对方是个偏执狂……

钱钟书先生说:

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因为婚姻能不能维持下去,看得不是爱得时候有多甜蜜,而是发生矛盾的时候,对方有多能理解。

为人通达,值得托付的人,在这种时候会尝试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主动沟通,付出最大的努力解决现有的矛盾。

所以,恋人之间婚前旅行,可以当做一场短暂的试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去说明,旅行中的细节都会告诉你。

旅行见审美情趣

曾经和朋友一起参加过一场为期两天的采茶活动。

第一天是讲解茶叶知识和泡茶方法,第二天则是亲自到山间看茶农采茶制茶。

第一天的课程很精彩,乌龙的制茶方法、泡茶技法讲解很详细,我们喝茶也非常尽兴。但当晚课程结束之后,朋友却一脸埋怨地跟我说:

这都是什么呀?本来是来游山玩水的,结果给我上了个课。

我有些无奈,劝她和家人到处逛逛,她又说:“听了一下午,累都累死了,而且不是旅游项目,有什么好逛的。”

第二天,我们到更高的山顶去看茶农采茶,沿途风光秀美,雾气凝聚成云海,在随着风飘散。

但是她却一路呼呼大睡,直到车停稳了才睁开眼。

导游带我们到一片茶园,讲解七百年的宋朝古茶树,她凑过前来,看了看说:“就是这样一颗破茶树?”

可想而知,朋友完全没有体会到这场美好旅程的乐趣。因为她没有欣赏沿途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她也更加无法感受到慢节奏生活方式的乐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旅行方式。

有的人认为旅行即是上车睡觉,下车吃饭,停车拍照。有的喜欢静静的待在一个地方,把自己当成当地人一样,感受那里的生活。这就是审美情趣的不同。

旅行,要找审美情趣在同一层次的人,这样大家聚在一起会更加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也就更能够遵从内心的需求,去追寻生活的美好,去探索旅行的意义。

旅行见人品秉性

钱钟书在《围城》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方鸿渐一行五人前往三闾学校的过程。

这趟旅途中,每个人的人品、性格都有生动的体现。

教书育人的教授李梅亭,带着一箱药,想去学校高价倒卖来发财。在同行的孙柔嘉生病时,他依然十分吝啬。

在小镇时,因为路费不足,大家都减少饭食,李梅亭却假装没钱不交路费,却有钱私下买烟、吃独食。

李梅亭的道貌岸然、猥琐不堪在这趟旅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惹得大家都不喜欢。

但孙柔嘉则在这趟旅行中,收获了爱情。她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柔弱温顺,以及对方鸿渐独一份的关怀。

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孙柔嘉的关怀,“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

朝夕相处点点滴滴,真实的展现了每个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所谓的“旅行见人品”。

所以我们才会说,其实旅行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去。

一时兴起也好,约定也罢,一起在月圆之夜饮一杯酒,在大树下说几个故事,交换彼此的痛楚与喜悦。

其实旅行中,最打动你的并不是山川湖海的壮丽,而是那些在你生命中像礼物一样闪过的人们。

愿所有的人,都能找到适合伴侣,一起旅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围城》读后感:处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