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

《不执着,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

原著 |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
解读 | 唐小哼

人人都想要追求完美,可我们追求的真的是完美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完美就像是一种假象,如梦幻泡影,山高海远,我们越是追逐它,就离它越远。所以,我们也许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内心的某种缺憾与缺失。

因为我们生而不完美,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跟自己较劲儿,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收获幸福。

正如这本《不执着,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告诉我们的,本书将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完美主义,学习如何使完美主义为自己所用,而不至于让它破坏你的生活。

本书作者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家健康学院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

莫妮卡曾在白宫科技政策司担任神经科学、精神健康和扩大参与项目的助理主任,同时还是国际公认的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和认知疗法学派的创始成员。

作者既在大学讲课,又作为心理学家在诊所为病人进行治疗,同时还进行研究和写作。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摒弃完美主义的极端思维,提倡用最优主义取而代之。灰度认知、宽容、妥协、让步,这些看似不完美的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我们心里都有病,完美主义的误区

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完美主义者,无论是让家里保持干净整洁,还是在意别人对你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是写报告、修车,经营好一段感情等,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做到尽善尽美,当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有成果的时候,就会为自己的表现有所自豪。

但同时,我们也承担着对没有做好的后果的担忧,遭受着付出努力后功亏一篑的折磨。

这其实就是完美主义心理,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会无意识的设定一个高目标,当它完成不了的时候,你的生理和情感都受到了双向折磨,你无法成功,也无法快乐。

完美主义仿佛就是一个心理脆弱点,当你经营生活时,它通常就待在幕后。正如耶鲁大学的西德尼教授所描述的,它将完美主义的破坏性描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努力,当事人都在拼命避免错误,以达到完美并获得认可。

作者作为一名以行为导向为主的心理学家,在自己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她和丈夫通过更多的关注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地塑造孩子的行为,甚至小小的惩罚孩子的“不良”表现,改变了他的行为。

这真的有了效果,作者和丈夫通过向孩子表明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塑造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显然,他们的儿子不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作者和丈夫自己也不是。

而作者的二儿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二儿子不像大儿子小时候一样,喜欢玩弄一大堆意大利面,任由脸上沾满酱汁,相反一到了明白该怎么做的年龄,他马上就会拿餐巾把脸和手擦干净。

当时作者已经治疗过很多完美主义者,他深知完美主义的利与弊,所以当二儿子开始表现出完美主义的特征前,她努力建立二儿子的自信,并给他足够的爱和陪伴,这样久而久之,二儿子追求完美的行为渐渐消失了。

作者得出结论,虽然某些人一生下来就比其他人更加追求完美,然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却能影响到他们自身完美主义的走向和最终形态。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积极引导孩子,给孩子正向的关注和鼓励,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

而作者还告诉我们,当你已经具备注重细节、在乎规则和条理、对自己期望很高、过份注重外表整洁这四个完美主义者的特征时,你就要学会权衡完美主义给你带来的利弊,作者以自己的患者乔为例,给我们讲了乔如何走出“完美困境”的故事。

乔的两个儿子塞尔和吉奥已经15岁了,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很是叛逆,并不想按照父亲期待的样子成长。

乔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虽然儿子们想以自己的方式得到父亲乔的认可,但他们的方式并不是乔所认同的,所以儿子们也完全打消了取悦乔的念头。

乔感到绝望,他本来以为自己退役后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可如今父子关系分裂,他完全失去了他们。

所以乔开始责怪社会、孩子、妻子、公立学校……期望过高的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直到他参加了作者的心理治疗,听从作者的建议列了一个利弊表,他断定儿子们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他仅剩几年和他们建立关系,因为儿子们很快就要长大离家了,所以他开始去做一个好父亲,不再强迫并控制他们,并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这样父子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是啊,当你的完美主义弊大于利时,影响了你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时,你就要学会审视自己了,思考哪方面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然后执行那个对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那才是获得幸福的方法。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用力

作者告诉我们,完美主义者的认知模式是非黑即白的,不管是内向型完美主义还是外向型完美主义者,他们都认为,人必须要做到完美,不然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习惯性地“自律”,是完美主义者的宿命。

可有时候你拼尽全力追求的,也并不一定是值得的。

泰丽是一个力求完美,工作相当认真,且高要求自己的人,她身兼要职,所以她对手底下的员工也是高标准的。

有一次秘书打印了一份文件给她签字时,她注意到了一处明显的措辞错误,她感到非常生气和难堪,因为这样的文件给出去,无疑会让工作伙伴认为她无能且粗心。

所以她把员工都叫到办公室里召开紧急会议,当着众多员工的面,用一种愤怒且尖锐的语气数落并指责秘书,使得秘书下不来台,伤心欲绝的秘书一个星期后就离职了。

秘书堪称泰丽的左膀右臂,可泰丽过于追求完美的行为,以及没有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得不偿失。

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当我们过度追求完美时,就会波及身边的人与事,最终还是会影响自己。

所以,追求你想追求的东西本身没有什么错,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用力,做一个成熟的人。

追求内心的平静,接纳自己的主观感受,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给予自己肯定。如果你不觉得能接受自己,那么你到底还喜欢自己什么呢?

布伦特正在和苏珊约会,有一天他邀请苏珊来自己的公寓喝一杯。

苏珊到了之后就坐在沙发上,而布伦特端起酒杯过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不仅摔碎了酒杯,还把杯子里的红酒洒在了新衬衫上。

他顿时感到无比窘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不允许自己出这样的错误,而且还是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

他焦虑起来,进而变得恐慌,可他转念一想,即使出了这样的窘况,也要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给苏珊听。所以他爬起来,整理好碎玻璃杯,就坐在沙发上向苏珊娓娓道来自己对她的爱意。

苏珊很是感动,因为她内心对布伦特也是很钟意的。她安慰他自己也会经常干一些蠢事,这很正常,还告诉布伦特他穿蓝衬衫很帅气,让他去换一件衬衫。

布伦特换了一件清爽的蓝色衬衫,便坐在沙发上和苏珊聊了起来,两人一起看了一部喜剧片,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作者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完美不是去确保万无一失,而是在应该用力的地方去做到完美,比如你爱的人,比如你的梦想 ,比如你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因为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往往并不真的存在。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要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在对的地方用力!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

作者告诉我们,有时候过于执着地追求完美,才是你活得不幸福的原因。认清生活,得从接受不完美开始,不用强迫自己完美,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宽容,妥协和让步。

苏珊做着行政助理的工作,她期望自己把工作做到最好,而她也正是这么做的。

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甚至经常错过回家做晚餐的时间,因为这份工作是她哥哥费了很大力气给她介绍的,而老板在苏珊的印象里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人,所以苏珊给了自己很高的期望。

她一门心思想把工作做好,像一个犯了错就会被立马开除的人,每天加班到深夜的她疲惫不堪,为此丈夫觉得受到了忽略,两人经常吵架。

身心俱疲的苏珊,爆发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为此她去看了心理治疗师,通过和心理治疗师的聊天,她发现是自己给了自己过高的期待,而且治疗师建议她和老板去聊聊。

和老板聊了之后,她发现老板并不是一个不通情达理的人,而且在每天下班前把堆积如山的工作做完也不是老板期望的,之后老板告诉苏珊哪些项目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等上一两天,当事情有了轻重缓急,苏珊的焦虑也好了很多。

她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也得到了平衡,和丈夫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苏珊说,降低对自己的期待,真的让她一身轻松!

其实,降低完美主义者的标准,并不是说对任何东西都不认真,而是用适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接受当下不完美的自己,当生活很复杂的时候,就要抓大放小,将大目标分解成容易做到的小任务,这样才能活得更从容。

作者还告诉我们,不仅苏珊和丈夫有矛盾,绝大部分的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中都会饱受人际关系的困扰,所以完美主义者只有了解他们对自己、未来和别人的看法,才能更好的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琼和她的好朋友辛迪自愿组织了一项包含娱乐、美食和烟花表演的活动。

琼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组织活动也非常有经验,因为前几次活动也都是她组织策划的,办的有声有色,好评如潮。而这次,她很期待和好朋友辛迪一起合作。但两人合作的过程中,渐渐有了矛盾。

辛迪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她的各种想法,在琼看来都行不通,因为琼凭借着多年的策划经验,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活动画面,知道怎样策划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而面对琼对自己想法的否定,辛迪非常的失望和沮丧,这天她们又因为订什么花起了争执,最后两人不欢而散。眼看着活动的最后期限要来了,而她们才进行了一半的工作。

琼不想失去好友,也不想把活动搞砸。于是她把辛迪约出来,两人痛快的谈了一次心。

琼发现自己适合做大的决策,而辛迪发现自己适合完善细节和善后,所以两人开始密切的配合,把这次活动办的比之前更出色了。

在人际关系中,认识自己很重要,即使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你也能通过认识自己,找到和朋友互补的部分,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人际关系,也表现在情侣,亲子之间,作者告诉我们,只有认识到没有完美的爱人,只有合适的伴侣,我们才能建立与爱人的亲密关系。

而同样的没有100分的孩子,也没有100分的父母,接受不完美,才是建立完美关系的开始。

书中还讲到与完美主义者相处,要先清楚完美主义者分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完美主义者,会将完美指向别人,会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所以与这一类人相处,就要学会肯定自己,且和他真诚的交流。

而内向型完美主义者则将完美指向自己,常常靠取悦别人来维持关系,所以与这一类人相处要时常肯定和鼓励他们,并给他们轻松的交往氛围。

幸福超越完美,人生需要妥协

当你被完美主义束缚的时候,不如把“完美主义”换成“最优主义”,最优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最契合自己当下情况的选择,所以它不会让你在陷入困境的时候难以控制。

当你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你应对挫折的时候,就能制定出谨慎的且得当的措施,来应对各种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和身边的人一起配合,不断分享你的新想法,请他帮忙监测你的完美主义何时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分享你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超越“完美主义的束缚”,将“完美主义”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发挥到最小,从而追求到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因为幸福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幸福要从自己身上求取。我们可以时常问问自己的心,我当真必须是完美的,才能得到生活中想要的吗?别人认为你必须完美是对的吗?

其实不尽然,人们并不会因为你表现的是否完美才考虑接受你,而是由你的真诚决定的。

因为完美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无须别人完全认可也能生活,所以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自我认可,清楚的认识自己,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尽你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做到完美。

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是一名成熟的完美主义者,想把事情做好的积极性大概非常高,毫无疑问,这个特点也会帮助你成功地控制自身的完美主义,但是你也需要不断练习,不断与这个世界去磨合,才能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做出积极的改变。

你要明白,即使你不完美,也可能过上精彩的生活。当你把做到完美消耗的精力,投入到放松和找乐子中去,投入到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你才能摆脱完美主义的枷锁,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著名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曾经说过:“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看破自己的不完美,不执着;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不放弃。这才是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我们要知道,你永远不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年轻也更完美。但请相信,如果你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无论生活如何打击你,你都能抬起头继续前行,意识到让生活美好的那些小小的快乐,做真实的自己置身于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中。最后,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充实而美满,你的生活才真正变得美妙而精彩。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我们都在前往完美的路上,这样坦然前行的我们,本身就足够美好了!

*文:唐小哼,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


今日话题

看破自己的不完美,不执着;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不放弃。这才是应该有的人生态度!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做到不执着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不执着,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