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当哈维·温斯坦的性骚扰丑闻曝光后,一场以“#MeToo”为标签的反性骚扰运动席卷全球。
借着这股浪潮,在某位大咖的文章里读到推荐凯瑟琳·A·麦金农著的这本《言词而已》。这不是一本新书,中文版翻译初版于2005年,现今早已绝版,从书的内容来看,在现今的大环境下,重版的可能性较低,不过好在从孔夫子旧书网等二手网站上还能淘到。而我大概在2006年左右就淘回来了,但一直沉睡在书架上,纸张都开始泛黄了,还没读过呢。
这次借着推荐细读了一遍。客观来说,读后的感受并不愉快。当然,这不是因为书中的内容艰涩难懂,虽然这是一本法学理论方面的书,但书中的内容是根据麦金农教授1992年4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克里斯蒂安·高斯讲座上的演讲稿整理而成。既然是演讲,文中虽旁征博引,逻辑严谨,但同样注意到了引人入胜,所以读来易懂且具说服力。不愉快的感受可能是来源于书中的内容,“言词”有时就像一把刀,刺痛了我们的认知,更感受到当下的无奈。
先介绍一下作者,凯瑟琳·A·麦金农,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伊丽莎白·A·朗讲座教授,美国最权威的法学思想家之一,著有《不修饰的女权主义:论法律与生活》和《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等。她最早提出对性骚扰诉诸司法的主张,并专门研究性侵害与性别平等的问题。她与女性主义作家安德里亚・德沃金一起,设计并撰写了有关法规,将淫秽出版物视作对人权的一种违犯。加拿大最高法院已经采纳了她的方法来处理平等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作为一些克罗地亚和穆斯林女性的代表,为她们在塞尔维亚遭受的性侵犯暴行寻求国际司法解决,并于2000年8月与另外一位律师一起为她们赢得了7.45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该判决在国际法上开创了承认强奸是种族灭绝行为的先例。(以上内容摘自本书封二的作者简介,本书出版于2005年1月,最新介绍未能检索到)
在书中,看似围绕“色情文艺”的限制与否展开讨论,其实麦金农教授“言词”的锋芒已穿过“色情文艺”这个靶,直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在司法解读中形成的传统认识。
在麦金农教授看来,将色情文艺解释为“言论”这一努力的关键就在于为色情文艺的行为赢得美国宪法保护,而这种保护正是“忽略了在色情文艺中及经由色情文艺遭受虐待的女性”,从而建立在色情文艺的“言词”假象之上。当色情文艺被赋予了言论表达的自由时,那些受虐的女性也就变成了色情文艺表达所谓“思想”的道具。于是,色情文艺的制造者们便可以借此获取经济利益。
当然类似的问题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但麦金农教授对“言词”的讨论,比如法律对“个体”伤害与“群体”伤害不同的态度,即伤害针对个体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而针对群体却往往成了受保护的言论。
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吗!
在这本书的英国版序言中例举的一个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序言中说:1992年8月,发生在美国奥克兰一名妇女被刺身亡的事,当时在现场有12名旁观者在一旁喊着“杀死她!杀死她!”。
“杀死她!杀死她!”
看着仅仅是言词而已,但是奥克兰警方从中看到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参与犯罪行为。并且采取行动寻找那些为杀手欢呼加油的人。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当下的中国也时常发生。另外,我们在网络中随意而为的言词暴力,难道不同样如此吗!
在书中,麦金农教授讨论了平等与言论自由的紧张关系问题。
美国人对言论自由的绝对态度,来自其历史上曾有过的抑制表达自由的惨痛经历(如麦卡锡时代对共产主义政治言论的打压)。基于言论自由的信念,对某一言论的限制终将导致对更多乃至全部言论的限制,即法律制度中司空见惯的“滑坡”风险。对言论的限制是有诱惑力的,将诱使政府向着极权主义的逻辑堕落,而这一逻辑也被认为是受原则制约的:如果我们现在限制了这个坏的东西,以后我们也难保不限制那个好的东西。由此产生一个必然的推论,每个人都与他人的言论自由利益攸关,因为限制终将轮到你;你的权利越少,限制就来得越快。
当言论自由的信念反映到对待色情文艺方面时,由于未考虑与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所体现的平等诉求的平衡,使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在某此情况下保护了诽谤、种族歧视和性骚扰的言论。在言论自由的保护下,平等得不到保护,整个社会都会被伤害。当然,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找到二者的平衡。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和语言是共生的。语言塑造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又决定了语言的表达,社会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言论及其意思来形成的。
麦金农教授认为法律的正当关注不是言论所言,而是言论所为。前者是你说了什么,后者是你做了什么;当言词构成实质上的伤害就应该视为行为,同样,人世间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一种理念、思维的表达。
保护社会的弱者、维护社会的秩序,对于言词的审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应综合社会效应和个人倾向综合判断,在这个意义上说:歧视弱者、怂恿犯罪的言词,当然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但是,对那些只存在或多或少“冒犯性”的言论也加以限制,言论自由就无从谈起,而言论自由无从保障的社会注定将向极权主义堕落。
仅记于2019年11月24日22时55分。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您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jlzxllawyer,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