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生活》是作家张平又一部以反腐为主题的小说,对创作出《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广受关注的反腐小说的张平来说,反腐是最得心应手的体裁,而这部《重新生活》虽然仍是近距离地描写现实,但作者却独辟蹊径,没有像惯常的反腐小说一样,聚焦在如何查处腐败上。
小说开篇,腐败分子就已经被查处了,作为“省里最年轻的市委书记”的延门市委书记魏宏刚在市委常委会上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纪委的人带走,接受组织审查,“双规”已成定论。魏宏刚的形象,除了开篇简单交待几句之外,没有再正面描写,主要是通过亲属、朋友、同事、司机乃至纪委对其出身、仕途、劣迹的回忆、描述和控诉来逐渐丰满起来的。
小说主要刻画了,魏宏刚被查处后,带给其姐姐魏宏枝,姐夫武祥一家冰火两重天的生活。
原在市重点中学读书,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绵绵,自从魏宏刚被“双规”后,倒霉事便接踵而至,她的班干部职务被取消,后来又被迫离开重点学校,魏宏枝和丈夫武祥为了女儿的读书和高考,费尽了心机。
魏宏枝和武祥一家人,就因为是市委书记的亲属,曾经是多少人拼命攀的高枝,他们在安排绵绵读书一事上也是一路绿灯,比如绵绵的分数不够却进了重点学校,老师通过运作让绵绵当上班干部,为今后保送上大学创造了条件等。没想到书记一倒台,过去的优惠和便利统统变成了障碍和麻烦。
在人们的印象中,腐败官员的亲属往往就是腐败的帮凶。但小说中,魏宏枝与武祥夫妇却是富有正义感和道德感的亲属,但正直律己的魏宏枝同样受影响要接受组织调查,魏宏刚的儿子丁丁则辍学失踪,魏宏枝的老母亲一病不起,苦心经营的小家面临野蛮拆迁。
小说围绕着魏宏枝一家的遭遇一路写下来,容纳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和发人深省的时代忧思,涵盖了反腐斗争、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城市改造等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细致入微地描画出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浮世绘。
其实这篇小说,虽然视角新颖,但并不值得过多介绍。只是读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了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正是对20世纪以來普遍的道德无底线的社会现象的恰当描述。这是因为传统的道德体系不适应社会变化,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人们处在一种无道德或非道德的状态之中,是非标准发生错乱,在这种状况下,任何人都难免陷入纵容腐败的泥淖之中。
比如魏宏枝与武祥夫妇,一直恪守着廉洁奉公的思想,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反复告诫当官的魏宏刚,提醒他做一个好官。更难得的是,他们一直怀有警惕之心,有意与当官的弟弟保持距离,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世。但即使这样,他们俩仍然摆脱不了纵容腐败的干扰,甚至差点儿陷入触犯法律。幸亏在关键时刻,武祥发现了问题的蛛丝马迹,从魏宏刚母亲的家里找到了一批赃物,从而还了魏宏枝的清白。
吴玉红是魏宏刚的儿子丁丁的同学,家境贫寒,吴玉红出身底层,按说对腐败最为痛恨,但她同样也受了纵容腐败之害。比如学校为了达到利用丁丁的目的,每到考试的时候,就安排吴玉红悄悄给丁丁递条子,告诉他正确的答案。只要吴玉红这样做了,学校就会给她发奖学金。
魏宏枝与武祥夫妇,吴玉红等人从主观上说并没有想去纵容腐败,甚至可以说是魏宏刚腐败的受害者,但套用一句生物学的术语,其实腐败的施害者与受害人之间更像一种共生关系。如果说官员腐败是一种“极端之恶”的话,这种“极端之恶”若不加以扼制,就有可能滋生出广泛的“平庸之恶”;反过来,“平庸之恶”又成为腐败最大的温床和保护伞。
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这是党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重大判断。
反腐败斗争是不是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我想,如果催生腐败的“平庸之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捣毁,腐败现象必将长期存在。
仅记于2019年01月13日22时35分。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您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jlzxllawyer,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