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是我的“初恋”。
在初中的时候,被他的半自传小说《人性的枷锁》迷住了,这是唯一一本小时候喜欢,长大了还喜欢的一本书。他很会讲故事,他的书没有目录,却让人一直想看下去,不停的看下去。
后来又看了他的《刀锋》、《月亮和六便士》,这位有趣又温暖的大才子把我深深迷住了,在众多书单里,我总是一眼就选中他的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一本很神奇的书,读这本书,就是遇见聪明、深刻,有趣的毛姆。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样的人生》。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毛姆说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而我深以为然,感觉书瘾和网瘾一样,会误事,尤其是读小说,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而有趣的毛姆也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将小说作为传播知识的平台是一种陋习,读者会因此受到误导,因为这样做,会让他们觉得能够轻易地获取知识。……因为小说中所描述的知识,总归带有作者的偏见及可信度大打折扣,如果了解到的知识有所歪曲,那还不如不了解的好”。
很多书实际上只是我们的娱乐和消遣,要把握分寸,好好选择。
毛姆先生的读书的方式真的很有趣,可以跳着读,也可以同时读好几本。他作为一个小说家和一个阅读家这样评论小说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引人入胜。
他说:“小说应该是关注当下,切近真实,但是要有故事性,有精彩情节的小说看的人更加多。畅销书之所以成为畅销书,肯定是有引发了读者兴趣点的地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被他说得我都很想写一篇小说了呢。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毛姆先生从一个作家的生平、代表作、以及作品的影响开始点评,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作家和作品。他不但把名著分析得有理有据,一针见血,深刻而独到;还透露了作家们的私事和弱点,感觉卓伟附身,充满八卦精神,但更有他文学家的诙谐辛辣、深刻有趣、温暖多情。
看得出来,毛姆非常喜欢简奥斯汀,她的家信充满了幽默感,让毛姆找得到极大的共鸣,但他又觉得她长得不够好看,我不禁脑补了一下,如果他们恋爱了会怎么样。
《呼啸山庄》到底谁写的一直是有争议的,毛姆就文笔及其思想过程做出了自己分析;读狄更斯的时候,觉得很累,但是,毛姆就像周围八卦的男同事一一点评了他的家事;巴尔扎克原来是一个多情种子,但对孩子和自己的妈妈却是无情的,由于经济紧张,他的很多知名作品,原来都是被催稿的时候写的,感觉很奇异……
这些作家们不再像云朵上的偶像,而是呼啦啦的掉到了地上,甚至过得还没有我们平常人好,有些颠覆想象啊。大概恰恰是这样一些性格有问题、过得很惨的人造就了一部部经典作品。
恐怕只有毛姆会犀利的评价文豪们文笔都很糟糕,不过他又说:“精美的文笔并非小说家必备的基本素养,充沛的经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敏锐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同情才是”。
《怎样思考就有样的人生》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思考人生的。
毛姆先生是一个非常有逻辑的人,我想他小时候数学一定学得特别好,因为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不禁大笑。
——听到别人的恭维,多数人总会感到困窘,但奇怪的是,虔诚的信徒们在谦卑、谄媚的恭维上帝时,却以为上帝会高兴。
毛姆试图用哲学的、伦理的或是其他书籍来解读人生人的意义与真谛。
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他用了雷昂修士的话,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是顺应其天性,做好份内之事罢了。
读罢,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下午的天气真好。
《毛姆传》已经收到了,下一本书,就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