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享受孤独 ——读《孤独六讲》有感

学 会 享 受 孤 独

——读《孤独六讲》有感

宋汝娟

每个来到世上的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孤单单的走。其中经历的种种幸福与磨难,热闹与冷清,富贵与清贫,名利与平凡都是红尘烟火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经历,去感受,所以才有了悲欢离合,才有了阴晴圆缺,才有了花前月下,对月轩窗……而在这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如果能够独自一人清茶一盏,细细品味内心深处的那种安静与美好,那该是多么难得的闲暇时光啊!

台湾作家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害怕孤独。”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年幼时害怕孤独,那是新生儿本能的情感;生病时害怕孤独,那是病痛折磨的无奈;老年人害怕孤独,那是儿女不在身边时无尽的孤单与惦念;而无法和别人相处的那种巨大的虚无感则是更大的孤独……

在《情欲孤独》篇中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而一个人最成熟的标志就是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当你屏蔽掉外界嘈杂的声音,回归自我,做自己的主人时,孤独便成了你向上的动力,从而走向圆满的生命状态。

很欣赏蒋勋《孤独语言》里的一段话:“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误解,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偏见,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纠缠不清的东西。这个时候更需要孤独的力量,让大家沉淀,然后清明。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能够在错误中不断地反思自己,认清自己哪些地方是错的,然后才能逐渐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如兰若竹,恬淡怡然,与世无争,在孤独中找寻那个力求圆满的自己,适时做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红尘过客!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那是革命者诗人秋瑾的孤独;“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是伟人毛泽东忧国忧民的孤独;“而真正的革命并不是动刀动枪,而是革除掉脑中腐败、霸道、堕落的部分。”这句话足以改变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暴力孤独 》里最令我惊叹于“暴力美学”一词,它巅覆了以往对暴力的认知:暴力就是不好的,比如战争,比如黑社会,比如家庭暴力……但为和平为家国而战;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里,豫让行刺赵襄子;《史记》里荆轲刺秦王;《泰坦尼克号》都给冠予暴力美学的称号。暴力美学用在绘画电影中得到的是一种纾解、释放,继而就会得到快乐的情绪。性恶论与性善论是在互动时才显出它们各自的意义。

作者在《思维孤独》篇里说它是“六种孤独”里最大的孤独。就象庄子与惠施讨论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它是哲学上的一个思辨过程,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它需要每个人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思,所以它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我更相信,一旦我们的心灵不再那么慌张地乱抓别人来填补寂寞,我们就会感到饱满的喜悦,是一种狂喜。心一直向外追寻是缘木求鱼,反而让自己慌张。”所以倾空内心烦恼之杯让自己慢慢地从不怕孤独到享受孤独。

在《伦理孤独》篇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那句“爱成了寄托就丧失了自我”,比如把感情寄托在另一半身上,还有的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成熟的爱是依靠而不是依赖,依靠是在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依赖则是赖着不走了。伦理本身有一个最大的掩护——爱,因为爱是无法对抗的,我们能对抗恨,很难去对抗爱。然而个体孤独的健全就是要对抗不恰当的爱,对不恰当的爱做理性的分类纾解,才可能保有孤独的空间。我相信一个真正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使自己丰富,就能使自己丰富起来。”愿我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丰富自己,善待他人。

非常感谢美女王倩雯推荐的这本《孤独六讲》,让我深切领悟,原来“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就不会懂得与他人相处。”因此要学会孤独,享受孤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学会享受孤独 ——读《孤独六讲》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