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黑得很慢》
文/赵威
人的生命在自然众生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其息息相关的情感、心理、道德、才智甚至社交、社会制度等等众多层面,在《天黑得很慢》中都在普世的角度上可以被读者认知和体会,因为这部书里的情节简直就是我们每天正在经历的一幕幕。只是,小说不逃避地进行浓缩和提炼后,让我们直接进入了事物本身的核心,逼迫我们的心发出声声叹息!
“天黑”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是的,自然规律的现象之一。我们无法阻止太阳坠落、光辉渐远,夜晚的人们会借助月光,会点亮灯盏,会彼此搀扶,或者安静地坐在那儿,回忆、期盼或等候都是我们的灵魂为自己点燃的火把。纵然黑夜不可逆转,但人们总是心存期盼,就像这部书,虽然没有答案。
(1)浮华落幕 爱是回归
女主钟笑漾是青春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生在普通农家,朴实无华,教养良好,中等知识层次和与之匹配的处理事务能力,做事尽职尽责。这个形象散发出中国经典贤良女性的光彩,各种素养都恰到好处而和谐地综合于一身,温柔敦厚,正是东方古典美学的崇拜。
时光苍老,天色黯淡,让那些不甘老去的身心猝不及防,然而,世界有时会被某些不可言喻的美好和力量,缓冲了堕落的速度,归正了偏离的方向,内在的救赎便应运而生,这美好和力量就是爱,而母爱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你看,笑漾用母亲哺乳孩童的方式去唤醒老年痴呆的萧成衫,这是带着自然馈赠的母爱色彩的感情付出,它脱离并高于道德伦理,成就了人类社会中遗世独立的温暖光明的地带。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情节是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它闪耀着理想的温情光辉,更让人在一种纯粹的爱中得着盼望。
(2)母爱与性爱 谁主沉浮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虽说男人用下半身思考是带着戏谑性的说法,但也在说明一个事实,生理的性常常成为男人的主宰。萧成杉用谎称的嫖娼来向女友证明自己的性能力,以此证明自己的生命力,常生对馨馨出轨,吕一伟对笑漾背叛,都先从性的背叛形成事实的,连仇大犁对笑漾的示好也为性狂。我们看到,后面三个不同社会阶层代表的男性个人生活中,道德伦理在性本能面前不同程度地沦丧了。相反,再看三位女性形象代表,笑漾对常生无条件的经济供养和性陪伴,馨馨不顾父亲反对飞蛾扑火般投入个人感情和家庭,终至丧命,至于姬姨,一个独立的女性,懂得让立业和成家这两者在生活中平分秋色。中国女人之于家庭情感,引用笑漾的一句话大可代表:“我那时坚信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我和他之间的爱情,”笑漾说的是“那时”,她懂得在挫败后反省并勇于承担后果,依然热爱生活,在断舍离后调整姿态,继续前行。这些情节应该是作者意欲表达的一种具有普世代表性的人性特征和两性的社会状态。
(3)生命的未来 走向何处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当肉体的荷尔蒙退场青春不再,衰老便张开了令人惊恐的嗜血大口。人突然间变得无助,仿佛一个在人群中与母亲离散的孩子,四处求助,逢人便问,哪怕一根稻草都不想放过。而《天黑》中,这个孩子意识到即将离散的是生命,正在走向一种未知的黑暗。我们不由得回到余华的《活着》,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主题内核却惊人相似——生命存续是我们最后的底线。活着,有时让我们超越一次次失丧和苦难,有时需要我们同理想、尊严、道德和理性等一次次讨价还价,在它们一次次的退让下,常常是“活着”占据了上位。难道这真的是生命必要经历的过场吗?
一部值得关注的文学作品,作者潜心构造的艺术表现形式,会使它的内容得到更充沛的表达。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以一种纠缠式的交融,制约着故事一路发生发展,在一个庞大的象征构架里,看似很简单,看似很平常。
(1)“讲故事”的叙述手法
整部书是一个大故事,里面充满各种故事,大的,小的,真的,假的,可见的,猜度的,过去的,未来的,彼此独立,又息息相关。而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故事的组成!故事是让人来听的,让人思考,给人省察。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我们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一个的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过去的事就是我们现在的事,也是未来的事。
(2)“一周”的格局框架
周是特殊的计数单位,一个短暂的周期,计数生命孕育,生活作息,败坏或恢复,开始或结束,一周七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圣经》的“创世纪”。《天黑得很慢》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来讲述一个故事,看似一个人的一段老年时光,实际讲述了他的一生,这是一个完整的象征构架,一个基本的时间单位对应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它们共同之处就是既短暂又完整,仿佛虚空又无时无处不在,难以琢磨,无法捕捉。
作者写周一到周四的各类会议体验讲座,虚虚实实,让人难辨真伪,这正是人的前半生在蒙昧状态中的写照,时而行在道中,时而悖逆,有时谨言慎行,有时放纵荒唐,更多时候是多方寻求后无果的迷茫。周五到周日的女主人工陪护经验谈的写作,开始落到一个现实层面的陈述,落到生活细节、情感变化和人性百态的叙述,是一幅人生四十而立五十知天命后的求索和挣扎的代表性图景,画面生动活泼,情感丰沛浓郁,流露出人生黑夜降临前的黯淡与感伤。暗夜铺天盖地而来,青春和爱像闪烁的灯火,虽渺小但已刺破那网罗。
我们相信科学,相信基因编辑,相信老化延时,但生命太短我们来不及等待。时光虽然蹉跎了肉体,灵魂却被赋予了越加丰盛的内涵。所以,人生暮年真正的孤独和恐惧不是物质的衰败,而是灵魂的饥渴。当你历尽岁月,将熄的灯火甚至无法照亮自己,不如安静下来,用动荡过后的坦然守护灵魂的丰满!我很喜欢法国文豪雨果的一段话,八十岁以后的他这样陈心明意:“你说灵魂不过是肉体力量的延长。那么,为什么我的体力已开始衰退,而我的灵魂变得更为光明?冬季已临到我的头上,永恒的春季却在我的心头。此刻,我呼吸着紫丁香,紫罗兰和玫瑰花,就像在二十岁的时候一样,我愈接近人生的终点,愈能听清楚四周欢迎我的交响乐,欢迎我前往那不朽的世界。这虽属神奇,但道理却十分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