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读到第四页时,看到作者表态说,本书的主要任务是要阻止那些反对闲散的哲学论点一家独大。心想,这莫不正是在反对我的观点吗?随后读到了第五页,作者继续说,有些读者可能不大同意他对人类必须为远为闲散更为重要的目标而奋斗这一观点,他也不指望规劝这类人重新思考应否对闲散怀有期望。
看到这句话,我已确认,作者向读者反对的,正是我这类人群。既然如此,不妨好好看看作者都说了啥。
作者说,闲散无须律己,无须自我调控,无须为了克服或改进自己的某些不足而进行心理斗争。听起来很对,但如果我们全局来看,那么一部分人的闲散,本身就是对另一部分人的不公平,一部分人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另一部分人的水深火热。
读到后来发现,作者批判的仅是将闲散视为非理性的那一批人,我辈自然不在其中。然后作者批判了伯顿、康德,紧接着是黑格尔和马克思,这倒是顺着这一支哲学的发展脉络。随后作者又接连提及了叔本华、波伏娃、席勒……
终于在最后一章,作者揭露了自己的最真实想法:闲散即自由。事实上,单凭《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里对麦克斯·施蒂纳这样的青年黑格尔的批驳,用来反驳作者便一点没有问题,甚至还有点大材小用。
这本书要是放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会有年轻人很认同,放今天,没有,因为这个世界不会给年轻人思考是否认同的时间。
令狐冲也许会喜欢,正如同那个人会很喜欢令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