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收获极大。
很多年以前读过这上下两本书。有多久呢?大概在我刚接触明史的时候。那年我刚读完孟森的《明史讲义》,也读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兴致冲冲地翻开了这本官方指定断代史,犹如一盆冷水浇在我热滚滚的头上,如今想来,实在是庆幸,如果当时没有这本书,也许我就此成为了一个不自知的明粉无法自拔了。
南炳文和汤纲两位先生合著的这本书,写于1978年,写成于1990年,耗时十二年,带有很重的上个时代的书写风格。很多年前阅读时,很有些隔阂,觉得阶级史观早就过时了,这书还在强调农民起义,实在是索然无味,硬着头皮啃完后就丢在了一边。
但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在阅读了一些史料专著论文后,应该会形成一定的对人事物以及制度风俗等的看法评价,这就是史观了。我个人并不主张去跟随某种学派形成历史观,但是倒是可以看更多的书,最终发现某种学派,与你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不是令人身心快慰的事吗?」在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读了更多的史料和论著后,再度翻开这本书时,我能接受了,我很能接受了。
我开始更多关注的不是明朝的那些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而是将兴趣点放在典章制度、农民起义、经营管理、经济发展和土地兼并上去,政治事件再这么说也只是表面,如果不能找到历史的本质(运行规律),那再怎么读也只不过是在茶余饭后聊点历史典故充当谈资罢了,那样的阅读对我来说,不如不读。
即便你并不认同阶级史观,那么这本书也值得你一读。此书可与杜车别、李晓鹏等人的明史观点对峙,在他们的观点里,读者很容易得出皇权的必要性以及皇帝的良苦用心,但是从本书所引用的史料里可以看出,皇帝和皇族绝非他二位在书中所建构的模型那样简单,每个阶层都是复杂的,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谈。当然我也不是说他二位的书一无是处,事实上在上个月我刚重读完,只是任何书在和你观点有不同(或者说你没有接触过之前),都应该批判地去读。
此外,两位作者的笔法很冷静,除了对农民起义军报以同情外,几乎没有故意的文学色彩。阶级史观的史学著作,是强化历史事件、社会性质而弱化历史人物的,因此经常会有一些在别的史书里被大肆宣传的大人物在本书中登场时,毫无动静与铺垫,这对于不了解明史的读者来说很好,因为这样不容易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
至于思想史部分,关于王阳明的思想评价,可能会有不少朋友不认同,但确实是很有道理的,算是万千吹捧而不知其实为何中的一点异议,值得一读。
在此,向南炳文和汤纲两位老师开一代之功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