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在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里,先叙述了俄国的大背景,然后叙述二月革命,再接着将二月革命视为十月革命的号角,写下了十月革命的因果。
而在关于二月革命的段落里,有这样三则有趣的细节。
第一条和沙皇有关。
在尼古拉二世逊位前几天,他周围的人包括皇后都十分沮丧,然而无论是从他身边人的回忆还是从他留下的日记里,我们都难以找到沙皇对二月革命的态度,既不可能是支持,却也找不到愤怒和恐慌,似乎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沙皇对这场针对自己的革命并不关心。
「散了很久的步,射死两只乌鸦。在阳光中饮茶。」「穿薄衬衫散步,在皮舟中打浆。」
唯一一次出现感叹号是在国会解散时,这已经是他情感外露最大的表现了。当这些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我们难免会将它解释为教养,但是这是沙皇,面对着要威胁到自己并且一定会威胁到自己的事件,沙皇并不是运筹帷幄的自信,也不是强装镇定的虚伪,而是真真正正的漠不关心。这种冷漠甚至会让人觉得尼古拉二世这个人的无耻和非人。
也许正是他对世界的这种看法,才会导致俄国走向不可避免的革命。
第二条和二月革命的领导人归属有关。
二月革命被后来人定义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仔细考究其细节,我们会发现,二月革命里的行动主体是工人和农民,这似乎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但二月革命是自发形成的,它来自对面包和女性权益的要求,而且二月革命爆发时,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在国外逃亡。
那么究竟是谁领导了二月革命呢?
在排除了一切可能性之后,我们发现,只能是群众自己。
在俄国的工厂、行会、茶馆、医院……每一处都有革命思想的分子运动,当自由派和驯良左派认为群众还只是没头苍蝇一样瞎忙时,殊不知劳工群众思想的深刻和勇敢,早已把上等阶级赖以立足的落后思想抛到远处。
这是群众自发的。
于是第三则有趣的细节便是,为什么群众自发的革命最后会变成资产阶级革命呢?
因为苏汉诺夫等新苏维埃的领袖决定让出政权给资产阶级。于是资产阶级的民众的背后取得了政权,它在劳工群众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支持,但被群众抬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人却给了资产阶级以一张信任票。
因此,二月革命并不彻底,我们还要等待暴风雨的来临,等待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