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on
看完《北京折叠》,感觉一般般,个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折叠这个设定,但就整体而言,它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质量好到可以拿雨果奖的作品。
以中国人的眼光看待,它其实是一部非常写实的小说,里面描写的一些场景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对标。或许,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对老外评委来说是很科幻(的我更喜欢用魔幻这个词)。
上周和朋友聊起这本书,他说了一句:卖房的终极形式就是卖维度。
维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阶层空间,《北京折叠》里的第一、第二、第三空间就是就不同的维度。本质上,《北京折叠》讲的就是阶层固化。
房子固然是阶层的象征,但我发觉,在互联网世界获取优质信息的能力,或许某种程度上也与你所处的阶层有关。
最近,”(准)大学生因被骗学费而自杀”的悲剧接连发生了几起,我第一反应是”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些(准)大学生为何还上这种并不高明的骗局的当”。
了解到这些人的家庭背景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在互联网世界获取优质信息的能力,与TA所处的环境、圈子、家庭等等因素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我曾天真地以为,拥有海量免费知识的互联网,能一定程度上拉近因线下教育资源贫富差异导致的差距,后来发觉,互联网反而导致了越来越高的”信息壁垒”。因为,你从互联网世界获取优质信息的能力,与你在线下的成长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社会越发达,它的阶层固化问题就越严重,只是社会整体的福利和生活底线比一般国家高出很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我们才觉得阶层跃升是一件再正常再普遍不过的事情。
网络上经常有中国人喷中国人奴性深重,但我们又是一个天生带有反骨的民族。
2000多年前,陈胜吴广喊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PS:后来,我问那个朋友奋斗的动力来自哪里,他回答说”来自对阶层固化的不满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