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永远的二十五岁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读后
陈思盈/文
记得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对象,结婚更是遥遥无期,所以常常会面对“你都快三十了,咋还不结婚”这类问题的尴尬。有一次和师长聊天,谈到这个话题时,我忍不住抱怨:为什么许多人总会以年龄的大小去判定你是否该结婚?师长说:其实你只需要别人问你多大时,说一句“我今年二十五了”即可,并且在心里一直告诉自己,我永远二十五岁!
永远二十五岁?永远的,二十五岁?
后来,我也确实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在面如诸如此类的问题时,说自己二十五了,居然很凑效,成功化解以往的尴尬。那时,无论谁问 “今年芳龄几何”,我都会嘴角微微上扬地说出一个数字“25”,甚至,都不屑于在这个数字后加上一个“岁”字。
也许,与许多王朝、许多古树、许多建筑相比,人类的二十五岁,尤其是女孩子的二十五岁,实在很年轻、很微不足道,实在还是孩子般的年龄。对女孩子来说,二十五岁,正是青春焕发、风华正茂的年纪;二十五岁,思想成熟、性格稳定、容颜正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伴侣,知道拒绝什么、接受什么,即使偶尔老成、偶尔孩子气,也不会让别人和让自己觉得尴尬,好像,二十五岁,做什么都是刚刚好。
也是从那时起,我不再纠结年龄,我告诉自己,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我的心将永远停留在二十五岁,也许我的容颜会老去、皱纹会丛生、头发会变白、背和腰会佝偻,但只要心态保持年轻,保持永远的二十五岁,自己的灵魂就永远不会老去。
是的,即使是如今已经四十岁的我,回望刚学会说自己永远二十五岁时的青涩模样,再审视如今听到“爱情”“青春”之类的字眼时依然会脸红心跳的自己,我庆幸自己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内心的坚定,我依然是心态停留在二十五岁状态的自己!
有人说,女人最艰难的问题便是面包与爱情之间的抉择。或许,在许多女人的眼里,爱情就像面包,是生活的必备品,没有了面包爱情,生活就缺滋少味,没有了爱情,生活就会遗憾和残缺。
《面包树上的女人》里的三个好朋友程韵、朱迪之、沈光蕙,各自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面包树。面包可能是物质,可能是虚荣,也可能并不真实。她们在十三岁认识,友谊从排球队开始,一同经历成长的欢笑、初恋的迷惘、爱与恨、哀与痛。二十五岁那年的程韵,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让爱情成为生命的主宰,她努力工作,自己买房子,独立而坚定;二十五岁的朱迪之,依然没有安全感,似乎生活中没有爱情没有男人保护和追求,就活不下去;二十五岁的光蕙,依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在一个四十岁的已婚男人的纠缠下继续纠结……
有人说过,25岁,是一条残酷分界线。有的女子,25岁之后,立刻历练成精,从此便风情儒润起来;也有的女子,25岁之后,迅速地颓败,败给岁月,如一层墙皮,斑斓到可怕,还会一片一片随机下坠。
如今,对已经四十岁的我来说,二十五岁的年龄也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数字、一种概念,而拥有一颗二十五岁的心,听起来好像很傻白甜吧?但于我而言,可以用二十五岁的心态去应对世事,不八面玲珑、不四面逢迎,这是自己;可以用二十五岁的心态陪伴年幼的孩子,当童真遭遇青春,那是自己;用二十五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依然可以斗志昂扬地加班到天明,这是自己;用二十五岁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朋友,永远不会老去,这是自己……
很多种树人,走了、老了,但树依然郁郁葱葱;很多故事的作者老了、去了,但故事一直年轻;很多电影电视的主角老了、故了,但情节依然鲜活……我,皱纹和苍老悄悄爬上了脸庞,但,心依然年轻,永远,保持二十五岁!
陈思盈 /
1980年生于字圣许慎故里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
曾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百余篇,先后在河南法制报社、漯河广播电视报社供职。
2007年进入漯河日报社工作至今,现任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编辑,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发起人、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