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字——陈刚《卧槽马》读后

【夜读】透过文字

——陈刚《卧槽马》读后

陈思盈/文

陈刚,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一个名字。

若干年前,我发起的读书会正艰难地探索,师长余飞推荐,说是有一个陈刚,可能会为我提供些许帮助;后来,与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的汪总与翟总联合搞采风活动时,也曾听他们提起过这个名字;再后来,就是在一次饭局上,人太多,与陈刚打了照面后,也没有什么过深的交往,只是加了微信,礼节性联系。

当时,我并不清楚他一直在关注着我办的种种读书活动,只看到他也常常给予点赞和关注。

2019年11月,我邀请《芳草》杂志社的郭海燕编辑莅漯讲座,陈刚发微信说了祝贺之语并鼓励我好好办活动,其中让我当时就鼻头发酸的一席话是:“思盈,看你经常在群里和朋友圈里发副刊清样,时间都很晚了,你用很心,而且热心,你给漯河文学撑起了一片绿荫。我在群里虽然很少发言,但经常关注。有人完成工作任务,是敷衍;你是用心在做,不一样,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我认真看过你编的版面,我也是老报人,你在用爱心、细心、真心、用心去策划和做版面,不容易。”

当时,我感动得稀里哗啦。是文字,带着温度,让陌生的我们不再陌生吧?

这么多年来,为了办好读书会和文艺副刊,自己搭进去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多人并不理解,总认为我是为了名和利,也很少有人用爱好与情怀去做过评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谓朋友,应该就是这样吧!虽然没有过多交往和接触,但并不影响懂得的质量。

是文字,透过人性,闪烁出耀眼和温暖的光。

2019年,陈刚将他的作品封面发我,让我提建议用哪个更好的时候,“卧槽马”三字就让我陷入了疑惑。在北方,“卧槽”与我操这类不雅字眼很接近,这个名字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骂人或是愤青的印象。

但看到书后,让我没想到的是,卧槽马不仅是是中国象棋术语(指进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马。其既可将军,又可以抽车,是常见的一种凶招。生活中常用来形容善于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的人),还竟然是一个地名,而且很有历史渊源。我十分鄙视自己的浅薄与粗陋。拿到《卧槽马》这本书后,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读它。

对工业题材的小说,我确实接触得极少,因为工业企业大都与国家的经济形势、大政方针等息息相关。而我的关注点,更多是在文艺方面。说直白点,是在工业题材面前露怯,怕看不懂。

小说的开头,并不像很多开篇二百字就能吸引住人眼球那样,但读过引子之后,忽然有了峰回路转之感。就像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纸上谈兵到初具雏形一样,忽然让人有了很直观的概念,让你迫不及待地想一观这个企业的一路兴衰。由此书,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曾经的办企业之路——在老家简陋的衣柜里,至今还留存着他昔日当厂长时辉煌的法定代表人证书。这个证书和一些账本,让他一辈子引以为傲又自惭自愧,也让他无意中拥有了享受城镇养老的资格。书里书外,都是辛酸。

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几个主要人物:黄政勇、吴英俊、姜大民。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的人,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他们义无反顾,甚至不惜拼上性命。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核心领导者,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的方向所指,是企业的命脉掌握者。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黄政勇代表了新旧交替的综合者;吴英俊是集技术、经营、领导于一身的实践者;姜大民是一个复杂的集合者,既有才干,又爱投机弄权,更爱偷奸耍滑,但最终良心发现,义无反顾地将性命奉献给了企业。在一个国家,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人,有了他们,企业和国家才能发展。

《卧槽马》讲述了一家化工企业在黄政勇、吴英俊等几代企业家的带领下,从最初的三线军工企业转型为民用企业,直至上市和资产重组,变身为举足轻重的化工巨头的发展历程。与化工厂同步发展的还有这个叫卧槽马的地方,从公社到乡、区、开发区,在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下,旧貌换新颜,从传统村庄快步踏入城市化进程。透过文字,我读出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蕴含着小我情怀,更有家国情怀。

陈思盈 /

1980年生于字圣许慎故里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

曾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百余篇,先后在河南法制报社、漯河广播电视报社供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透过文字——陈刚《卧槽马》读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