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射雕英雄传》
郑曾洋(作者系商桥一中教师)
自初中开始接触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都读过,其中读他的第一部书,是《射雕英雄传》。那时候的我刚上初二,同桌从他上高中的哥哥那里弄到的一本黄不拉几的书,后来才知道是《射雕》。那时我学习好,同桌知道我嗜书如命,把书借给我看,条件是我得让他抄作业。协商的结果当然是一拍即合。
从此我便如获至宝,一头扎进这本书里如痴如醉地去读,饭后读,课间读,甚至有时候上课偷偷地把书藏在课本下面,趁老师不注意赶快瞄上几眼。我沉浸在射雕武侠人物的英雄主义情结里,在大宋与金朝蒙古历史的穿越里痴迷。读完才知道,当时《射雕》是一套书,有好多本,同桌借给我看的只是其中第一本,我便央求他去弄后来的几本,他停了几天终于拿来一本,却与第一本根本连不上。我便让他再找,威胁他说不弄来就再也不让他抄作业。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好不容易断断续续的把《射雕》基本看完,连不上的片段只好靠我自己脑补故事情节了。后来有机会终于看到完整版本的《射雕》,竟然发现我脑补的故事情节金老爷子写的大致差不多!只不过没有他老人家写的更跌宕起伏,曲折生动而已。
从此成为金迷,十五部小说一一拜读,其中《天龙八部》、《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和射雕三部曲更是翻阅多次,最爱的是《射雕英雄传》。因为痴迷读老爷子作品,甚至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很厉害,不过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金庸作品,皆为经典,但我始终认为,《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经典中的经典。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首先,《射雕》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作品,金庸的每一部小说中都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天龙八部》里的萧峰、阿紫,《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小龙女等等,但经典人物最多、最具感染力的当属《射雕》,郭靖黄蓉自然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影响也是最大最深远的,尤其是郭靖黄蓉守卫襄阳力抗蒙古的故事几乎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至于前几年襄阳市专门为历史上并不存在的郭靖黄蓉做了雕塑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到现在为止,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最熟悉的还是郭靖黄蓉。后来看了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射雕》,比较着觉得黄日华和翁美玲扮演的郭靖黄蓉更接近我心中的形象,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娇憨可爱,聪颖率性,古灵精怪,惟妙惟肖。黄日华饰演的郭靖高大敦厚,与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黄蓉的娇俏机灵。黄蓉每次喊“靖哥哥”的时候,声音有些娇滴又柔弱。一口一声清脆的“靖哥哥”,不仅俘获了郭靖的心,也迷倒了无数观众。而“俏黄蓉”只属于翁美玲,至今无人能够超越。除了郭靖黄蓉,金老爷子更在诸多配角的刻画上极费心思,最成功者如杨康、东邪、西毒、北丐、老顽童,无不个个鲜活生动,真正称得上武侠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在这方面,《神雕侠侣》也不错,但除了小龙女,里面的人物形象大都是从《射雕》里延伸过去的。
其次,《射雕》大气磅礴。金庸武侠均有波澜壮阔的气势,但《射雕》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融入历史场景。这一点与古龙的武侠有很大不同。古龙的武侠无论哪一部都不知道发生在哪朝哪代,好像古龙更侧重刻画人物,表现爱恨情仇。而金庸武侠的一大特点是善于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入到小说中,而且金庸特别喜欢选择朝代更迭、民族矛盾冲突的历史节点,《射雕英雄传》就设置故事背景为南宋末年,宋、蒙、金互相攻伐之际,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融入历史事件之内,由此增加了厚重大气之感。 就故事发生的场景来说,北至蒙古,南至大理,东至海岛,西至川藏,中至中原大地,跨度为国土全境,如同打开了一幅中国地图,纵横捭阖,大气磅礴。
最后,《射雕》主题厚重。一般武侠主题无非情仇侠义,其中情仇居多,而金庸小说是不跟那种只写打打杀杀、宣扬嗜血暴力的地摊武侠相提并论的。很多人通过金庸小说,更深的了解到,中国的“武”本身是止息干戈。武只是手段,而和平才是目的。金庸武侠小说中,“侠”是武的灵魂。《射雕》中,金庸还把侠的精神更上了一个层次,跟民族大义结合起来。郭靖对杨过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在《神雕侠侣》里面,但真正探讨这个问题的其实是《射雕英雄传》。题目“射雕”二字语带双关,既指郭靖(其有蒙古草原搭弓射雕之举),又指成吉思汗(毛主席有《沁园春雪》一词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到底开疆拓土但杀人无数的成吉思汗是英雄,还是恪守正义、保卫襄阳的郭靖是英雄呢?在《射雕》结尾,郭靖对成吉思汗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这番话说得是大义凛然,气冲霄汉,向广大读者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从这个角度说,金庸小说是武侠,但是早已超越了武侠,这是真正金迷都明白的。
总之,《射雕英雄传》是我读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武侠小说,堪称武侠经典中的经典。当年为《射雕》而付出的时间、精力甚至成绩一度下滑,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