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当如玉

【做 人 当 如 玉】

原创 ● 陈思盈 /文

玉,石之美者也。

小时候看《神雕侠侣》,看小龙女修练玉女心经时坐过的寒玉床,玉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孤傲、圣洁。玉女坐上寒玉床,修练玉女心经,不为称霸江湖,不为武林制造杀孽,只是修养一种情操,只是洁身自好,成就世间一道美丽的风景。从那时起,“玉”字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除了其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人们也赋予它以“德”的含义。

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看《红楼梦》中有黛玉、宝玉、妙玉,最喜被世人誉为“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的妙玉。元好问有《梨花》一诗:“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女。”女子为好,妙玉之妙,真是妙不可言。而曹雪芹先生将宝玉降生之时所含之物定为“玉”,想来,也是别有一番含义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佩玉为尚”、“金科玉律”、“抛砖引玉”,使其成为具有了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物质强大的今日,玉特殊和独有的品质早就根植在中国人崇玉、爱玉的心里,玉代表了美好、尊贵、坚贞和不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拥有玉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丰富了自己的心灵。

历来,关于玉的传说也不绝于耳。据《绵竹县志》载:惟城西一脉泉水可酿美酒。文中的泉即指玉妃泉。故事讲的是四川绵竹市区以西的鹿堂山下有一中国名泉——玉妃泉,这里依山傍水,层林叠翠,给人一种神话世界的感觉。在清澈见底的山溪旁,一块斑驳嶙峋的山石上面刻有 “古蜀玉妃墓”的篆文。据当地人介绍,至今在鹿堂山半山腰上还有一樽石刻的母鹿,雕刻的年代已经远不可稽。

据说这就是当年哺育玉妃的鹿神的化身。传说古蜀开明王十二世时期,蜀西今绵竹地方一农妇产下六胞胎,五个男婴和一个女婴。产妇分娩以后,因体力衰竭而亡,其夫无奈之下将最后一个女婴弃于山溪旁。谁知这位处于饥寒交迫的绝境中的弱小生命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原来是一头到溪边饮水的母鹿以母乳将其哺活。五年后,父亲在山林间看见一个天真烂漫的赤身幼女在鹿群中嬉戏,他的心灵震颤起来,因为这女孩左肩上的一个红色胎记竟然和他五年前所丢遗的女婴左肩的胎记丝毫不差,只是口中多了一颗充溢仙气的宝珠,小女孩又回到了家人身边,而那颗宝珠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她。小女孩聪明玲俐,心灵手巧,善思好学。时光飞逝,一晃十年过去了,女孩越来越美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她清雅脱俗,灵性多智,让不少须眉汗颜。绵竹山出了个智慧超群的绝代美女的消息传遍巴蜀大地。

玉出于石,玉融于石,玉与石密不可分。我们家乡的老人一般说玉总会带上石字,常会问:“你戴的是啥玉石呀?”也常常会说:“妮,来,听我给你说说我这玉石的故事。”

近日整理花草,将盆中各色大小之石细细观看,有四月初于厦门海边拣来带回的,有老乡去年济源旅行归来所赠,也有朋友知我喜用石头装点花盆散步途中随手捡来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温情的故事,都是美好记忆。

古代的“石”字左边像是“悬崖”,旁边有一块从悬崖上面掉下来的“大石头”。古代的“石”就是石头的意思。遥想当年,始皇帝陵墓建造石成了一大难题,后经郑国一番勘探而解之。据《关中胜迹图志》并《长安志》记载:始皇陵东南二里处(在当时园寝之内),尚有形似巨龟的偎石矗立,石高一丈八尺,周长十八步(秦步六尺,大体当今二十余米);此佷石“置之骊山,至此不复动”。佷者,音同狠,意同狠;佷石者,狠石也,足见其庞大无伦。说起爱石头,宋徽宗赵佶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喜欢石头不打紧,全国人跟着遭殃,巜水浒传》里的“花石纲”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为了他的这个雅好,多少人丢了性命,还导致了后来的方腊起义……

小小石头,小小玉石,有时候也关乎家运、国运,是最易让人玩物丧志的物件,也是多少悲情故事发生的导火索。

在河南新密牛店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玉郎和绿翠的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在新密牛店一带,有一个叫“石匠全”的村庄。村头住着一个老石匠,他有一个女儿叫绿翠,还收了一个徒弟叫玉郎。后老石匠将绿翠许给了玉郎,正在两人举行大婚的时候,给皇帝选美的钦差却突然要带绿翠进宫,因为她长得貌美。后来,发生争执时,老石匠和玉郎都被乱刀砍死,绿翠也被带进了宫。因不愿做皇后的妃子,她时刻地想着怎样为爹爹和玉郎报仇。后来,因一位国公老人的从中疏导,绿翠得以回到家乡,在两位亲人的坟前痛哭。接着,玉郎的坟突然变成了一座大山,并裂开了一道缝,出现了一个门,玉郎出现在门口,飘飘然向她招手。绿翠便纵身跳了下去,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不久,石匠全村的乡亲们在山缝中,发现了一层绿色透亮的石头。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是绿翠扑进山门时,把绿色的衣裙夹在山缝中了。于是,石工们就顺着绿色的痕迹挖凿起来,希望能救出绿翠。挖到深处,挖出了紫红色和绿色的彩石,晶莹透亮,闪射出奇光异彩。这天晚上,石工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见国公老人说:紫红色石头是玉郎变的,绿色石头是绿翠的化身。这些彩石叫翠玉,可以雕琢成器,是无价之宝。于是,石工们就把它雕成各种美丽的玉器,从此,密玉一直深受珠宝商的欢迎。

这象征爱情的玉器,让我想起了二十一岁时的一段往事。我清楚地记得,那正是女孩子情愫初萌的年纪。当时,我在深圳打工,公司里一位甘肃男孩因在集团杂志上经常看我发表的文章,特意来我们部门寻我,几次接触之后郑重地送了我一只玉镯。那时候真是年轻,也确实肤浅,不懂玉的质地品相和价值几何,更不懂得情的珍贵,也以为只是件普通的物件,片刻的犹豫之下便收下了。偶尔戴着逛街,与朋友在一家珠宝店闲看时,被老板叫住,问我手上玉镯的来处。我随口着朋友送的。没想到老板微笑着说那这个人一定很看重你,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何如此说。他说这玉价值不菲,若他不懂其价便罢,若他懂,那定是视你为珍宝呀。后来,因为自觉承受不起这般贵重之物,更觉自己对那男孩没有这般深之情愫,便不安地将玉镯退了回去,那时我才知道,这玉镯是男孩祖传之物,被其母视为传家之宝。我很庆幸自己在这玉镯面前没有失了本心,并将玉完璧归赵,也没有污了这份真情。多年以后,无意间重逢,已各自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觉对方是拥有玉之品质的朋友。

看闲书时得知,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

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千样玛瑙万样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洁冰清” “玉不琢不成器” “抛砖引玉” “金玉良缘” “锦衣玉食” “金口玉言” “玉骨冰肌” “香消玉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枝玉叶”……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玉代表人间祸福的主宰。所以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后世流行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代玉价值连城,为了占有它,不惜去发动战争,如“完璧归赵”、“和氏之璧”等。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玉的美感源于此,终于此。玉的美学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记得十年前我刚来报社上班时,曾戴过一串从老家箱底翻出来的老玉项链。一次开会时,巧被一位懂玉的总编看到。他是收藏家,对玉很懂行,说这是岫玉,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也不甚值钱,但的确是老玉,是真品,女孩子戴起来很是适合。他说他有一副玉枕便是此玉缝制,对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玉便是玉,无论其价值几何,只要品质端正,便是有了玉的风骨和内在。做人也当如玉,无论贫富贵贱、黑白美丑,只要拥有善良、正直的本心,便不失为人,便完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做人当如玉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