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Keesha Keesha所热爱的那些生活
好啦,今儿爽快点,直入正题。
柏拉图
上一次提到过柏拉图同学是个富二代,爸爸拥有雅典王室血统,妈妈是古希腊杰出政治家梭罗的后代,自小生活在富有的家境中,生活闲适且无忧~
但苏格拉底的出现,让年轻的柏拉图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和意义,他开始爱上了深度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他曾经说道:感谢上帝,我很幸运,我是希腊人,而非野蛮人,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但最幸运的是,我生在了苏格拉底的时代。
1. 柏拉图这一生经历了什么?
拯救苏格拉底的行动,让他也被怀疑谋反,这对他来说凶多吉少,他的朋友劝他离开雅典,他便开始了他在外征途,这一走就是12年…..
a. 埃及是他的第一站
在那里,他惊叹于埃及掌权的祭司阶层竟是因觉得希腊缺乏悠久传统和深厚文化,所以认为希腊不过是弱小城邦而对之不以为然,柏拉图在震惊之余颇受教育: 相较于雅典公民大会的浮躁、暴虐与无能,他思考古埃及由少数阶层掌权的体系架构是否才是更妙的统治方式。
b. 随后他到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
在当地,他还曾加入由毕达哥拉斯创建的学派。那里的一小群统治者,尽管那里的人学富五车又手握权势却生活得朴实简单,给柏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他甚至在斯巴达
见到少数统治阶层和民众同吃同住,生活简朴。那里限制交配以优化生育,勇士才有多妻特权……这让柏拉图善感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在长达12年的异国漂泊旅程中,柏拉图学习各种高深的智慧,寻访各处神圣的殿堂,品读各个坚毅的信条。
2. 柏拉图主要思想是什么?
柏拉图再次回到雅典是在公元前387年,此时的他已到了不惑之年。年轻气盛的狂热褪去后,丰富的阅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心智也更成熟。
很多人可能想起柏拉图,都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这个单纯就指人之间的精神恋爱,和柏拉图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而且至于婚姻,柏拉图也终身未娶,他也没什么实践经验….
“好端端的政治理论,怎么就成了你们恋爱宝典!”
他的哲学思想最为有名的,就是他在《理想国》里面提及的伦理,政治,政治心理方面的观点和价值。
A. 伦理学-正义
柏拉图认为“正义不应该只是服务于强权,不应该是统治的武器,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又密切配合,凝聚成一个和谐高效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正义的国度。如果商人染指政权,或是军人篡夺王位,那整个社会就会因社会秩序与各部位的协调性遭到破坏而分崩离析。因此,正义具备有效的协调力。
B.政治学-Who can who up
上一篇提到,苏格拉底之死是由于民主投票抉择,柏拉图对于老师的死是感到悲痛万分的,他曾在回忆录当中提到过:“苏格拉底的死仿佛让他们一夜成了孤儿。”
所以,他恨透了当时的民主,最典型的就是陶片放逐法。公民们在大会上用陶片写下希望被放逐的公民的名字,无论公民是否真的有罪,一旦达到法定数额,此人就被放逐。
柏拉图认为那是极坏的政治,是极端的,需要被摧毁的。在他看来,至于民主派,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对阿谀奉承毫无抵抗力,极度“喜爱受到赞美”,致使那些打着“人民护卫者”旗号,却巧舌如簧的阴谋家掌握了最高权力。
柏拉图忍不住发牢骚,
他说,在做鞋这样的小事上,我们通常都只信任受过专业训练的补鞋匠;
而面临政治大事,我们竟设想:只要他能赢得选票,那他就能管理好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我们生病时,不需要医生口才好,只要求他受过正统教育培训和拥有丰富行医经验。
那国家生病的时候,难道我们不该推选最优秀、最有智慧的人来服务与治理吗?
那么,什么才是最优秀的人才呢?
首先,在柏拉图看来,人的行为源自三个动因:欲望、情感与知识。(好容易对号入座的说….)
每个人都有上述品质,区别在于程度的深浅。部分人沉湎于欲望,始终为自身物欲奔忙,产业把控在他们手里,这些人成了工人,农民,商人。
也有部分人,追求情感与勇气,他们勇猛好斗却不贪婪无厌,权利之于他们比金钱更有吸引力,给他们带来成就感的是战场而非市场,军队便是由这部分人组成。
最后还有少部分人,他们热衷思考与理解,热爱知识而非财物与胜利,市场与战场鲜少有他们的身影,思索的澄明之境才是他们的乐土,是真理,而非权力营造了他们的天堂。这部分人是智慧的化身,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哲学之王,叫做护卫官。
护卫官立志于在这项物质有限的事业中奉献终身,而经过培训与磨练后,他们更是明白了高官厚禄和万贯家财都比不上政治家的清名美誉。当这群人执掌了政权,党派纷争自然消弭殆尽。
只有这部分人当了统治者,或者世间的国王与王子都掌握了哲学的精神与力量,将智慧和政治领导才能集于一身,不然,国家将难以安然无恙,人类也难以免于灾难。”这便是柏拉图思想的中坚砥柱。
C. 政治心理学-教育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培养优秀的人呢?-那必然只有全面普及教育,每一个公民都接受教育。
第一:人生的第一个十年,应注重在增强体魄,强身健体。体育应该被重点教育,因为理想国始于人的身体;
第二:在体魄教育中融入音乐教育。因为旋律与和谐通过音乐的媒介悄然渗透进人的灵魂,让人心灵澄澈。音乐熏陶性情,进而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社会与政治事务。
第三:20岁时对所有接受教育的公民进行公平大测试,大考验。落选者将成为商人、管理员、工人和农民,为国家的经济工作服务。通过初试的人要继续锤炼其身体、心灵与品质,这个阶段的教育与培训将长达十年,这即高等教育,其目标在于探寻理念,因果关系,及事物发展规律。
第四:之后他们会迎来第二轮审查,这轮审查比初试更严格。被淘汰的人将被派为行政助手或者军队长官来辅助国家。
第五:通过这轮审查之后的人,进入第三轮的审查,最终也最残酷的考验将长达15年。在这期间,他们会回到现实社会中与各类人接触交往,检验理论。商人,暴徒,阴谋家都会是他们博弈的对象。当然,不乏有精心培育的人才崩溃于重压之下,而幸存下来的人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饱经磨难后的幸存者,冷静自持,独立自主,这些人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理想国的领袖-护卫官
在柏拉图的这套教育及选拔体系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候选人,不论男女,都有平等接受教育与培训来担任公职的机会。等级制度与世袭特权在这里将不复存在,出身贫寒的天才也能得到重用。这就是民主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它的诚实性与有效性远高于选举式的民主。
你会惊叹于2000年前的哲人竟然就有了如此之强大的系统的政治智慧,怪不得曾经有人说会说:“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也有人说,“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理想国》里了。”
回首人类社会,发现后世很多政体,或多或少都有理想国的影子,各色社会或多或少都其中的理念的践行,甚至到现世,都是在不停借鉴的其中可取之处,其中护卫官不就有些类似当今我们推崇的精英治国吗?
虽然,柏拉图也试图去践行他的理想国,都相继失败了;其中所谈到的护卫官需要公妻,忽略了人本性的私心而显得不切实际,过度极权也不可取,或者护卫官没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怎么管国家也很容易让人质疑。
但里面所谈及到的需要优秀的人来统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选拔制度须公平公正,培养精英人才的分阶段教育体系,以及人都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又密切配合,凝聚成一个和谐高效的整体,无论对一个国家,社会组织,公司来说,相信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非常重的要借鉴意义。
另外,他不并否认自己描绘的是一幅难以实现的蓝图。但他觉得这种愿景很有价值: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憧憬,并将憧憬变为现实。
3. 柏拉图晚年如何度过?
临终前的几年时光,柏拉图过得非常愉快。他漫步在自己的学园,悠闲地在一群群学生间踱步,给他们布置作业和研究任务,下次来时再讨论解答。
他的一位学生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宴,耄耋之年的柏拉图依约前往,加入了行乐的人群。在众人沉浸在狂欢良宵之时,这位年迈的哲学家退到屋中的安静角落,躺在一把睡椅上小憩。第二天早上酒宴结束后,疲倦的人们走过来想要叫醒他,却发现他已在小憩中安详地长眠了。
结束语:
柏拉图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智慧的人,精通哲学的人能掌握权力,实施统治,倒不是为了名誉或者权利,更多地其实是为了避免惩罚。对于这样一个胸怀世界的人来说,这个世界的混乱、肮脏、虚伪、不义就是对他的惩罚,他为它们着急,天天看见它们,又无能为力,这对有良知有抱负的柏拉图来说就是一种惩罚!
说到底现世也不过如此,在任何一个团体之中,人们都还是渴望好的政治,看到无知的人上串下跳,胡作非为,总会难受,希望能作出改变或者离开。
最后想说的是,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是希腊文明正在没落的时代,当时正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哲学上之所以会有较大发展,李筠老师在他的《西方史纲50讲》讲解中提到过:“哲学是反思,是对文明、对生活、对人心的反思。当文明在上行通道的时候,大家都去追逐这个美好的时代,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人也不会多想,哲学就比较沉默;相反,当文明进入下行的通道,深层次的问题会被聪明人识别出来,反复拷问。”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一个人顺风顺水之时,常常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自我的认知不会太准确;相反,当人发现自己在遭遇挫折之时,可能才会开始反思和拷问自身;那么,这是否也在切实地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警醒和自省,不断发现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下次讲讲柏拉图又爱又恨的爱徒亚里士多德同学的故事,继续安利《西方哲学故事》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