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是一本好书

《空谷幽兰》是一本寻访中国当代隐士的书,作者是比尔•波特,一个美国老男人。

书分十二章,记述作者数次寻隐终南山之旅的所见所闻,内中有道有禅,图文并茂,酬问对答,深入浅出,算是“在路上”的游记。篇章多用白描,恬淡静雅,淡而真味出,雅却不孤高,亲切不狎。叙述中,略有议论或感慨抒发,每每恰到好处。有时写景,物我相容,有身历其境之感。文笔幽默,不动声色而又回味深长,多处惹人会心而笑,有的地方却叫人笑到悲凉。书中字句拿捏转换超有功力,就简删繁,自如自在,可见翻译能力颇为强大。译者明洁,应为法名,女性,据说长相如菩萨般美丽。她为此书所做的序在我买到的这个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3月)里已经不见了,有些遗憾。

忆起小时,家中大门上贴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这南山便是此山。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终南山只是作为城市的某一反义词孤零零虚幻幻地存在着。书中山里面有匪夷所思的神话传说,高大的山树郁郁葱葱直升直上,低处有多样杂花长于草丛中,像是散落人间的孤儿,孤单得如同真正的孤儿,草地旁山路静谧深不见底,路边常见鬼样的石头如刀似卵,有时有水在流,如琴声呜咽,或若斧斤考击,叮当作响,铿锵不绝于耳,水声里狗样的兔子,黄腹、黑白纹路的啄木鸟,肥胖臃肿的熊,旁若无人各忙各事,可见的不可见的简陋茅蓬、潮湿山洞、颓败寺院道观,卧于钟南山里不言一语,用于安寄信仰与希望的雕像安安静静的,默默承受着经年风雨,那些身处其间的隐士拥有山间万物的特质,自然协一,真诚淳朴,弃绝伪装,无法用语言去表述。

《后汉书》中有对隐士的诠释——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但究其本源,真的隐士,敢于直面看似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貌似枯寂的山林,他们在深山老林里寻找返回大道的路。这是我们常说修道参禅。或者这些名词的限定也是多余,他们只是在变老,在变老的过程中,花费时间去学习如何遗忘和放弃。

“在中国,所有选择隐居修行的人,其目的都不是抛弃其他人,而是通过隐居修行来获得救助他人的方法和能力自助,而后能助人”,比尔•波特在另外一本叫做《禅的行囊》的书里如此写道。关于修行,如我一般的俗人都是门外汉,那门外必定还隔着几层山,而且这些俗人未曾想过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问道终南山,因此只能临渊羡鱼,没事吃鸡。

“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出生了,然后又死掉”(书中禅师语)。如是如是,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一切都有各自的生老病死、起承转合。

红尘滚滚浪滔天,颠沛欲望随身转,做不了隐士的城市人如何静心宁意,或许可以学着安妮宝贝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的这样: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如若可以,倒也勉勉强强算得上是个城中隐士。

于己,掩卷可思的书必是一本好书,能让我如此懒人写下这么多字来,自然是好书不过了。希望借由此书,读到的人可以追寻并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隐隐自己的欲望和无知,隐隐自己的虚伪和狡黠,隐隐自己的隐隐作痛,拥有更深的觉悟和仁慈,与家人与同事与陌生人与身处的城市和谐共处,健康快乐。

据说,这也是《空谷幽兰》的初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空谷幽兰》是一本好书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