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刚看完二舅,我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肯定会有人说这是视频版、现实版等等版本的《活着》。
这样的评语太过直接,太过简单,如果每个人脑子里都是这样的感觉,那反而更触摸不到所谓《活着》与“活着”本身的要义。
所以《活着》带给我们的通感的是什么呢,我又想起马尔克斯笔下的“苦杏仁味儿”,痛苦与忍耐,有如草蛇灰线般的希冀,近乎射线般的生活,二舅般平凡与强悍,是碎掉的缩影。
因为没亲历过,所以更容易同情,因为不甚熟悉,所以更容易了解,我们所谓的“旁观”,一直都是俯视。对别人命运的唏嘘啊,不应该成为“他是他”的简单代替。
应该更收敛的感受不是吗,放下那些过于宏大对命运的赞歌也好悲叹也好,让我成为他的一部分,让他成为我的一部分,应该一起来写“活着”的答案——
如何活着,如何自信坦荡、相互扶持地活着,如何随遇而安,像一段故事一般活着。
如何去消化那些消化不了的,如何打好命运的烂牌,而不是再次成为一种僵化的教材,木讷的标点。
得承认,二舅牛逼,我挺傻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