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完了《打开一颗心》,感受到了来自外科手术对于医生的无尽诱惑,那种走钢丝似的肾上腺素狂升的感觉,在作者笔下勾人心魄。
“作者斯蒂芬·韦斯塔比(StephenWestaby,1948—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主任医生及教授,世界一流的心外科手术专家和人工心脏专家。一生参与过1万多台心外科手术,其中多有极为精彩、惊险甚至开创性的术式。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作者是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了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这本书中,非常传奇的一点在于作者因为幼年时看了bbc的医学纪录片深受触动而希望从医,而在作者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后bbc纪录片连续六个月拍摄了他拯救无数心脏病人的故事,在播出后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因为看了这部纪录片里的他而决定从医呢?
这本书里我最喜的片段是作者在拯救一个六个月大的心脏先天畸形的小女婴时,所有的能做的在手术中已经做完了,而小女婴的心脏因为过多的瘢痕组织和肿胀没有办法正常的跳动起来,剩下的只有医生去告知在门外等待的家人孩子即将离世。
作者此时深深的心痛与苦恼,但是始终不愿意放弃,最后他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铤而走险救下来这个小女婴。这个孩子后来健康的活了下来顺利健康成年,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的。
书中这样起死回生的手术片段还有很多,我惊叹于作者的果敢与创新,也深深佩服作者的胆量。当然也有意外发生,书中也有生命离去的悲惨情形。
这本书使我联想到去年带我妈去做手术的情形,当时医生告诉我们因为一些意外,手术没办法继续了,我们跟医生沟通了病人转院过来为了这次手术经历了很多不易,由于风险太大医生不答应继续手术。医生考虑着,接着又沟通了很久,跟我们强调完风险后,给妈妈做了手术,整个过程危险而艰难,最后手术成功了,大概花了平时的两倍时间,医生跟我交代医嘱的时候,我能看出来他是疲惫而愉快的,他提到给我妈妈使用的技术是他创新的,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他的自豪。
对啊,多么愉快而自豪的一件事,又努力帮助一个人重返健康。可我似乎也感受到了,因为手术过程的危险与艰难,医生异常的兴奋和愉悦,他的经验再一次丰富,他的技术再一次得到锤炼,而他也通过了又一次考验。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我们的每一个医生和护士都是勇敢而宝贵的,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可以平安健康渡过危机。
雁子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