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死未死的青》读后感 -只要活着,就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濒死的绿是原译名

这本书叫《将死未死的青》

作者:乙一

年少成名,天才作家

风格鲜明,取材大胆,既能冷静彻骨写出人性极幽微之处,又能细腻描绘孤独人世间温暖美好的情感。

故事:正雄是一个胆小,怯懦,社恐的人,肥胖,体育不好,安静,成绩中上,是班级里最隐形的一类人。

但是他其实聪明博学,单纯善良,很有爱,他很爱他的身边人,是一个很擅长原谅的人,他只是胆小。

这不是一个真善美的故事,他怯懦的面具下装的闪亮的内涵没有被发现,然后神奇般的备受宠爱。

相反,他受到了由班主任引导的校园霸凌,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他被欺辱,被厌恶,被排挤,被孤立。

“秽人和非人是为了通知民众而设置的最低阶层,是社会原有的最底层向下施暴而非向上抵抗。”

这是班主任对正雄的欺凌方式,将正雄人为的设置为小集体的最低阶层,并采取思想强压的方式让正雄认命,不再反抗。

后来他被一个外形可怕,神出鬼没,全身青色的男孩拯救了,他用最黑暗的方式教他自救,残忍有效。

青,就是正雄用来保护的自己的自己。

在他“逃脱”后,作为青被分离出去的那部分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体。

感想:

1.活着大家都一样,注定遭受别人的眼光,被人注视,评价,好像好坏都由他人评说,被夸会高兴,搞砸了会羞耻,想闪闪发光,又怕被嘲笑。

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就会恐惧不安,慢慢只为迎合大众,丧失内在驱动力,做错事,不再是完整的自己。

一开始的正雄,伤害正雄的班主任都是如此。

关于这个命题,乙一后来给出了答案。

“努力了结果还是这样,我也没办法呀。”

就是说:你不能被别人的目光与评价挟持。

2.教师不全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熟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3.恐惧是造就伤害之源。

分享摘抄:

1.“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2.青的消失是我因为我内心的愤怒和痛苦日渐淡薄了吗?是因为我融入了老师创造的规则中,变成了没有感情的零件吗?

答应我,勇敢做自己好吗?

“读书最好的目的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的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式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Aircy‘study 下次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将死未死的青》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