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随笔,需要用时3分钟。
今天因为想要读一些文学杂志,于是就骑着自行车去县里的书店找寻。结果逛完两家书店,大大的书架上,只有小学、初中、高中的辅导书,还有作文素材。而《读者》和《青年文摘》这些非考试类杂志只被放在很小的一个角落。而纯文学杂志,《萌芽》、《收获》之类,全部都看不到。我在那里转悠了一会儿,就打算回家,结果在回去的路上,正好路过超市,我鬼使神差停下车,走进超市,买了一堆水果,然后继续回家。
大概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心情,“买不到精神食粮,那就物质食粮来填充身体”。
说起来我们这里的书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才对它熟悉起来。那时高中和书店只相隔一条马路,只有从校门出来,就可以看到书店那大大的招牌。我那时则天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往书店里跑,买各种辅导书,做各种题。当然,顺便还会站在书架上,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心意的杂志。如果有的话,就会悄悄攒钱,买杂志。
我那个时候,是《青年文摘》的忠实粉丝,虽然也会买《读者》,但还是相比较,更加喜欢前者的青春风格。当然,我们班上的女孩子则会偷偷买《花火》、《飞言情》、《后来》之类的杂志。大家会在课下悄悄地传着看,只要不是上课被老师发现,一切都没关系。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后来》杂志,买了有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当某天下课,我像往常一样去买的时候,结果被店主告知,那月的杂志没来。后来,我隔三差五跑书店,依然得到的回复是,“没有来。”我和朋友说,“我等了好久,后来还是没买到《后来》。”她听完之后,就笑了,“你说了两个后来。”
我就去网上查关于那个杂志的信息,得知它停刊了。
我就把原来买的杂志重新拿出来,利用放假的时间,认认真真又读了一遍。大概对于曾经喜欢的杂志,最大的喜欢,就是时常把它拿出来看看,也算是在心里给它留了一个小小的位置。
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我因为处于等待初试通知与就业的纠结之中,每天早上起床,就看到我的那两个室友相约着坐松江15路去市区上班。而我则每天呆在寝室,吃完早饭就看书。那个时候,我正好读到一本小说《岛上书店》,那是一个关于在一个闭塞小岛上的书店店主、外来的出版社工作人员,一个不知父母的小孩子,以及岛上人们之间的感情故事。虽然在书里,那个小岛上的书店生意并不怎么样,但是店主还是坚持贩卖各种纯文学的书籍。这样看来,倒是与我身处的现实形成对比。但是,这一切都只能说和市场有关。
那时读完那本小说,我倒是依然有着迷茫,但似乎比原来要好一些。《岛上书店》里面说,“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大概是读完之后,我也觉得自己并不是世上那个最迷茫的人。
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读读书吧。随便什么书都可以,只要读着,就不会觉得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