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论进步观念》导言和前两章(后两章应该不会更新了…)。这本书在豆瓣上连封面和作者都没有,我更是第一个评价的豆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也算是探索了比较偏门的领域吧(莫名其妙叹气)。这本书写得不算很妙,论述里不自证逻辑就理直气壮地展开讨论,大概是那一批学者的毛病。不管怎样,这本书对我还是很有启发(严肃)。
▼文 | 徐栖
关于进步的观念,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进步的观念是一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观念,你相信它只能靠信仰。作者引用伯里的观点认为“足够的证据显示人类进步属于像上帝或个人永生一样的秩序性观念。就像它们不能被证明为真或为假一样,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相信它是一种信仰活动。”(P45)前言里提到,伯里的《进步观念——它的起源与成长的探究》中说,“进步观念是西方近代产生和形成的一个和“命运”、“上帝”一样根源于“生存之谜”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性观念。……进步观念是一种涉及对过去的综合和未来的预言的理论,它基于历史阐释,断定人类正缓慢但持续稳定地朝着一个确定而令人满意的方向前进。”(P2)而“人们建构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目的,决定了给人们提供合理地排列人类社会生活事务的方式,使人们组织生活社会有所参照,并借以证明自己选择的合理性,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功能。”(P31)[i]
而对于中国思想界来说,进步观念是“舶来品”。新时期以来,自王锐生《论社会进步的尺度》开启关于进步观念的讨论,我们讨论的都是关于进步尺度的问题。所以国内的学界/政治界总有一个“视作理所当然”的问题。
讨论进步的观念,我们必须首先讨论历史。历史有“本体”和“知识”之分。历史“本体”是人们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历史知识则是历史学家对“牵涉和影响了众人的时间的记载和研究”。(P1)在中文和英文中,这两者并没有在文字符号上进行区分,但德语和意大利语中相反。这两层历史的观念,同时也是指人的重大历史事件角度上的历史和史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和叙述的历史,是“本体论的历史”和“认识论的历史”的区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诸多历史学家都没有能够对这两者进行区分。后来人们对19世纪客观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加之20世纪初物理学的最新进展撼动了牛顿经典物理学体系,人们开始了对于宏大叙事的批判。
在作者看来,历史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相统一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过程”(P1),历史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相互作用中生成”(P8)的。关于历史本体论的问题,其实也是关于“历史如何生成的问题”,对此人们各有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P12)更具体地说,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而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物质积累的历史。由此,作者同时也在进步论的角度上赞同历史的“必然”——必然一是已经发生的人类事件、成为了过去的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二是某种社会生活现象、某一事件以及某种社会结构、形态,因于各种条件和因素,在未来的出现或者说在未来由可能转化为现实“不可避免”。(P21)
文艺复兴之后的17-19世纪,社会历史观的建构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始终为诸多思想家所讨论,进步的观念也即社会历史观念的一种。“任何一种社会历史观所内涵的、作为社会演变‘必然’走向的未来理想社会形态,都是思想家自己的价值观的体现或对象化形式”。(P30)“16-17世纪是进步观念迅速兴起的时代。到18世纪,进步观念由于众多思想家的努力,不仅向深层发展,而且开始对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19世纪是进步成为法则、规律的时代。……20世纪对进步观念来说,是一个荣辱共生、毁誉并存、此消彼长的时代。“(P41)18世纪的杜尔果发表《普遍历史演讲》,认为“普遍的历史是人类种族在平静和骚动的周期交替中稳定而缓慢地朝着最大限度地完美前进的过程。”(P73)而在作者看来,进步观念的裂痕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生的经济危机和阶级压迫中就出现了。
那让我们回到进步的观念本身来。作者认为“进步是一种历史观念,一种人们关于人类社会总体演变趋势、阶段、方向的观念。内涵进步观念的社会历史观,人们通常称之为进步史观。”(P49)与之相对的是退步史观(孔子)和循环史观(乡土中国逻辑)。“在《历史的观念》中,经过一连串的分析后,科林伍德写道:‘如果思想在其最初阶段,在解决了那一阶段的最初问题之后,就由于解决这些问题而带来了另一些使他遭遇挫败的问题;并且如果这第二种思想解决了另一些问题,而并未丧失其解决第一种的据点,从而有所得而没有任何相应的所失,那么就存在进步。”(P105)
在论述了关于进步的概念后,作者集中讨论了我们可能的对于进步的误解:
1.把进步等同于变化、历史和创新。进步一定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2.把进步视为累积性过程。
3.把进步理解为直线式的过程。(某一种形式或某个方面的进步,并不是“进步”本身或进步的全部内涵)
4.把进步看成是可以一劳永逸地加以说明的过程。
其后,作者梳理了历史上的关于进步的内涵:
1.关于进步最初的概念是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2.人性的完善,也就是关于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孔多塞为高峰:“他预言,落后地区的人民,将会攀登到法国、美国同样的高度,因为它们没有理由不运用和发挥他们的理性。”(P131)我们(虽然作者并没有提及但我们都非常遗憾地看到的是)二十世纪这种理性的进步观念几乎被摧毁了。
3.自由的观念,主要指的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竞争观念和康德意义上的自由观念。也就是说,自由是理性基础上的自由。
4.征服自然,或者说“站在自然对立面”的自然。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其全篇的行文脉络,在这里似乎可以用来作结(这8个部分之后还有作者关于进步的解决方案和未来走向的讨论,这正是我想躲掉的部分,就不放在这里了):
(1)“进步”是既关涉价值,又关涉事实的概念。它在评价对象的实际变化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内涵或规定性。
(2)进步观念的演变过程是社会生活目标不断转换的过程。
(3)进步观念作为历史过程理论,顺应了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而又实际地影响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4)进步观念帮助人类走出了“循环”、“退步”的深渊,并使人类摆脱“命运”和“上帝”的束缚,自觉地自立于天地之间。
(5)当代进步观念的困境,实际上是“物质利益取向型”进步观念的困境。
(6)应当结合近代西方思想家通过建立“普遍历史”,倡导和确证进步观念的思想运动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7)通过引入这样一个思考向度,我们发现:未来理想社会,是马克思把握历史的坐标。
(8)马克思倡导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型进步观念。
[i]其他比较经典的作品还有罗伯特·尼斯贝特《进步观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