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不对人?

从小到大,经常听到别人说,“我对事不对人,你不要往心里去”。这一套价值观如果延伸说开去,可以认为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是第一位的,至于人,只要有利益就可以合作,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别人是否喜欢我,我是否喜欢别人,对方是否值得我尊重,这一切不是最重要的。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这一套规则似乎有点问题,人真的只是手段吗?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做成事情,就不顾一切,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考虑自己的感受,就以成败论英雄?你把事情做成了,一切都是正义的。你如果没有把事情做成,就一无是处。好残酷,好冷冰冰,好没有温度啊。

直接说我的观点吧,对事不对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人没有照顾好,事情也没有做好,两头都没有得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我们做的事情,大多数都不能够仅仅依靠我们一个人来完成,需要很多人协作,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上,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协作与长期。协作要求我们,每个人之间要彼此信任,我们可以互相把后背交给对方。长期要求我们的团队要保持稳定,如果主要人员动不动就离职,事情就很难继续下去。这里面的核心,都是人。人不对,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对,还有思考的时间轴不对,都很难把事情做好。同时,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是做一件确定的事情,往往这件事里有探索,有未知,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面,事情虽然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但是,事情是人做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一个成长型的人才,可能是更重要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我们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昨天我评论了一部叫《狗十三》的电影,里面的小女孩,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只能够和狗为伴,最后小女孩只能够妥协,忍气吞声吃了狗肉,并且被大人夸懂事。小女孩默默许愿,考上大学,然后出国,再也不回来了。我评论说,当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爱,从求真变为求存,所谓的懂事,是极大的讽刺。懂事,究竟什么是懂事,是按照你的意愿来做事情,一切顺从你,就是懂事吗?孩子只要懂事,只要乖,就被夸,孩子一旦表达出自己的不开心,自己的不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被父母无情地打压,就被认为是不懂事,不听话,不乖。听话,做所谓正确的事情,不要有自己的个性,似乎就是好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孩子也往往如此,那些按照学校要求来,听话,成绩好的孩子,老师就夸他们是好孩子,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成绩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需要点名批评。这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父母对待孩子,老师对待孩子,只以对方的表现,对方的成绩来评判孩子,孩子是不是开心,是不是有心事,是不是有压力,是不是不舒服,焦虑,恐惧,一概不管,甚至认为是孩子矫情。不尊重孩子的内心,只看孩子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疏远。

关于人的重要性,有一位知名常春藤大学创始校长说过,只要把一群优秀的年轻人招过来 ,即使没有老师,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们也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并且不比有老师的时候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都有喜怒哀乐,可是我们的世界往往是冰冷的,只看你做了什么事情,不关心你这个人,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明星,科学家自杀的事情层出不穷,如果看成就,他们已经是人上人了,享有各种各样的赞誉,但是,他们的内心可能是孤单的,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没有愿意倾听他们,悲剧就此产生。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关于目的,做事情真的是目的吗?真的不是。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赚钱,因为我们想要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我们想要我们爱的人的生活更好一点。我们为什么去做研究,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产品,本质上就是我们希望能够让人类的认知更进一步,让更多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发明创造而变得更好一些,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人,为了人。如果背后不是出于爱,出于对世界,对他人的爱,我们怎么可能长久保持奋斗的热情?难道说,我为了好奇心而奋斗终身吗?

婚姻也是如此,很多的矛盾甚至离婚,就是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双方一定要争个高下,最后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事后回想,当事人后悔不已,事情真的重要吗,难道跟重要的不是你们双方的长久关系吗?人更重要,还是事情更重要,无数的关于营救的电影都给出了答案,为了人,才会有后面的营救,后面的事情。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事不对人,人不对,事情不可能对。对人不对事,人既是手段,更是目的,人对了,事情自然就顺,即使事情没有完成,甚至结果不太好,也可以说:我爱过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对事不对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