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较为彷徨,不愿意过多的进行思考与欣赏,觉得不好,故决定看一些与专业和相关联的行业无关的。想想许久以来未曾看过纯粹的散文书籍了,走向书柜,有很多书,我买了,但是却未曾完完整整的看完,想找寻一本好的散文书籍,看到了安妮宝贝的《镜湖》,这本书也买了很久了,但看最多时也就是三分之一罢了,这次就看这本吧。
就像其封面中所说的,这本书的文字不拘泥于形式,没有什么章法。正如署名的变换,安妮宝贝在这本书中所展示的内容更多的带有了时光的印记,文风笔触不似小说高峰期,虽依然不时冷峻,但看起来能感受冷峻之下镜后的人像。
总是有很多人觉得学习佛学,会使得人丧失动力,变得随遇而安,而这在这位已学禅多年的作家的文字中,显然得不出这个显得唐突的结论。镜中有菩提,湖水尚潺潺。力量感和向上的精神可以在文字中彰显。
书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我就仅以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小段话,来表达一下自身的感想。
有三种方式可以治疗伤痛:学习、服务、相爱。
这三种方式于我而言,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感悟中是要有所提升的,那么我应该如何去做呢,怎么样去做呢?
学习:学习专业知识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不应局限于此。学习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除了直接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可以对专业知识运用起到辅助作用的技能,辅助技能之外还有扩充自己基本知识面的外部知识学习。而除了这些纯粹的实用技能外,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如宽容的心态、冷静的处事、为人处世的所谓技巧、生存中的自立本能等等。学习是一个不停歇的过程,这个词眼同时象征着一种永远向上的连贯性,如果不看重这样的过程,不看重这个上升,而只看到结果,只看到站台下滑的末尾,那每个人岂不是都一样,可以随时去选择结束,开头和结尾对于大家是一致的、公平的。
服务:服务之所谓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从这样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词眼初始的高尚性。其完全的目的是为了非自我的利益,而相应的对这种行为要给予以回报,这正是服务与奉献的区别。现今的很多人对于服务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关注到了回报的部分,而未关注到作为基础的行为目标是自身的利益提升,平等的主体有了所谓的上帝之论、魔鬼之言。法律的服务难以脱离其初始便有的立场性,有了立场后的表演显得各说各话,而如何来克服这样一种服务特征呢?禅学有小悟,你可以拯救眼前陷入危险的生物,而对你业力范围之外的生物是你无所能力去影响的,你可以做的便是事前事中的祈愿和事后的超度。于法律服务而言,诚然,很难有人抱有那些千古法谚中的初心,双向标准充斥着整个业界,会有人不时反问自己做这项事业的本心,问久了,听着内心中过去的答案宁静下来。不必过分自责,不必过分理想,应尽量去靠近真理,做一个富足的人。善良、真实、沉着,或许你在庭上说的有谎言,或许你在庭上因为紧张丢失了机会,你不够真实、沉着,你不是个富足的人,但你应最起码具备内心的起码安定:不置他人于死地的善良。若没有,你便不是在服务,你仅仅是自私自利罢了。
图片
相爱:与上述的两种方式相近,爱的范围是广泛的。于家人、于朋友、于恋人、于非自我之事物。何为相爱,独立、真诚、担当的清静相处。可以独立地生活,可以真诚地交谈,各自空间内自娱自乐,共有的空间有所言,不至太吵。作为内心有些远离者状态的我而言,我所期待的状态便是如此,很多五彩绚烂的关系因为远离的独立而远去,我是很遗憾的,但又清楚这是时光流动的趋势,缘到则聚缘尽则散的道理。
有些文字写下来很容易,实际地执行却很难,像我一样,学习依旧不时拖延,有时喜欢嚼舌头根,偶尔还会双标的反复横跳,很不完美,这正是需要去慢慢学习的,变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