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故乡——读生命册有感

“旅客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边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历史,或隐私、或生活、或成长。也都有说不清楚的时候。也许只是一念之差,就把人的一生给改变了。

李佩甫的《生命册》,在主人公世界里,看到了成长的一生,有希望,亦有昏暗。

主人公吴志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来到了城市,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也有了单位。他以为逃离了家乡,却被家乡的背景困扰着,乡亲要求托关系。终于在昔日同窗“骆驼”的诱惑下,辞掉工作,做一个北漂者。两人经历了“枪手”的苦难生活,又转战大都市上海和深圳,炒股、经商,积累了不少财富。但骆驼迷失了自己,最后从十八楼跳了下去,生命从此终结。吴志鹏也出了车祸,眼部受伤,伤好后回到家乡,参加了“老姑父”的迁坟,在下跪后感觉迷茫,不知归路。

在我们的成长世界里,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却又是息息相关的。山川河流、稻田、土地、乡亲,在历史的进程中流落四方,接受生命的安排。

《生命册》这本书,把近几十年中国的农村、城市的发展变化,不同阶层的人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的挣扎、扭曲、碰撞、醒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把大千世界装进一本书中,对近几十年社会人性的解读,让读者通过读一本书,窥见整个社会,那书中的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自己,又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那人性的挣扎,破灭、希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数凭借着学习上的努力、勤奋,靠高考这条道路,成为“城里人”,在农村人的观念里,考上大学,在城里有了工作,就成为了城里人,可是,身体上成为了城里人,灵魂上还没有走出去,这无疑是行尸走肉。那些以为的“精英”,有了很大的本事,可以让人们高攀和依仗了……

吴志鹏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得不逃离与简单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北漂者”。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又紧接着南下创业,从最初几千元、到几万元、上亿的目标,在追求中,渐渐沦为精神的迷茫者,这是人贪婪的本性,这也是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文中另一位主人公骆驼,同样也是一个才华过人,非常聪明的人,骆驼犯的错误,就是因为贪婪,而最终跳楼自杀。

骆驼和吴志鹏一样,都是大学毕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骆驼在这个时代的堕落则更具有代表性。他曾经也是有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的知识分子,但是在商业时代,他被骗得一贫如洗,曾经的文学理想被时代所淹没,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里生存,骆驼用他的聪明,主动出击,去迎合社会,但是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时,逐渐丢掉了善良的本性,并且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去陷害他人,最后自己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从骆驼身上,能够感受到作者给予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期望很大,希望变成了无奈的叹息。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喜欢读一些比较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喜欢那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同时也喜欢单纯、真实的人,喜欢淳朴、厚道的为人。

生活本该是这样,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乡村的人,更看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活得更不孤单。我喜欢那种人和人的亲近,也喜欢那种单纯的、不功利的感情。

无论怎样才华横溢,无论是否有过人的手艺,无论成长怎样被百般羞辱过,无论曾经怎样刻苦艰难过…..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

一切都被时代推向了久远,我还回得去么?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从无梁走出去,身后却有无数双眼睛。那无数双眼睛,是“我”无法摆脱的生存印记。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也都对自己的故乡有深深眷恋。走出去的,对故乡都有深深的怀念;还有一些一直想逃离荒凉落后的故乡,走向大城市的,最后,也都会在老去时想起生自己、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回不去了。

是的,或许回不去的,才叫故乡吧!而在成长路途中的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远去的故乡——读生命册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