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瓶子的女孩

老师和学生的相识相忆,与其他人之间的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在数十个班级中,独就做了这一个班的老师,偏就遇上了他们这几十个可爱上进的孩子,是缘分。而能够让我记住,并且在日后不断回忆的,却不只是珍惜缘分的原因了,而是他(她)因某件事、或在某个瞬间把我打动了。

今天要写的女孩,就是这样。她曾经,深深地感染过我。

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清晨,当我从宿舍楼向教学楼走去时,总能看见有个女孩拎着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黑色大塑料袋,满头大汗地从我身边跑过。她的刘海,总是被汗水打湿而贴在额头;她的短发,总是在她的奔跑中变得零乱。从塑料袋的呈现出的形状来看,它里面装的,应该是饮料瓶。

女孩每次都是把塑料袋送到学校大门口,递给另一个在门外等着的黄瘦黄瘦的小女孩。两人远远地看见对方,脸上都马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在接递塑料袋的同时,两人有那么几句交谈,之后便分头跑开。小女孩跑往何处我不得而知,她却是奋力朝教学楼跑来。看着她跑的方向,她该是我们高三的学生。

一天,刚到办公室坐下,旁边的洗手间里就传来一阵严厉的呵斥声。这声音是由我们楼层的清洁工阿姨发出的。

“你也太过分了点吧,空地上的让你捡了也就算了,卫生间垃圾桶里的你也来捡。你这不是抢我们的饭碗吗?我们容易吗,一个月辛辛苦苦赚这么几百块钱?学校里的废品是由我们公司承包的,卖废品的钱是老板给我们的奖金……”

我闻声来到洗手间时,清洁工阿姨正激动得唾沫四溅。她旁边低头站着的,是那个我每天清晨都能看见的短发女孩。她正手足无措,她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压瘪了的农夫山泉空瓶子。见有人来了,她的头埋得更低了。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对她说:回教室去吧,我来处理。

女孩朝我和清洁工阿姨分别鞠了一躬。她抬头的那一刹那,我看见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却倔强地没溢出眼眶;她的脸上有痛苦,同时又有她这种年龄不该有的坚毅。

女孩转身跑了。我看她跑远了,才回头真诚地对阿姨说:阿姨,请您原谅吧。我知道您挺辛苦的,这孩子,她应该也不容易。

阿姨有些难堪了:老师,我也是没办法,我家里也有孩子上高中。

我说:我理解,真的!大家都不容易。

我们宝高是一所地处郊区的学校。在这个贫富分化稍显严重的地区,家庭困难的学生为数不少,我班上就有几个孩子是低保家庭的。虽然政府把学杂费给减免了,但生活费还是要自己负担的。这个女孩会不会也是这样的情况呢?

于是,那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个女孩的故事。我说:在一大群耳朵里塞着耳塞,手里拿着冰淇淋的同学中间,她如同一个拾荒者,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她一次次地弯腰捡起你们随手丢掉的那值两分钱一个的瓶子。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信念在支撑着她,但我想我能体会到这需要怎样的勇气。

我刚说完,马上就有同学说话了。从同学的叙述中,我得知了这女孩的一些情况:她叫吴小惠,是高三(16)班的学生。父亲因故摔断了双腿,母亲没工作,妹妹读初中,全家人仅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她们姐妹俩都千方百计地为家里减轻负担,可是因为要上学,她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所以,才会每天在校园里捡饮料瓶。

从吴小惠的班主任那儿,我又知道了有关她的一些事。班上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曾经发起过一次捐款,可吴小惠婉言拒绝了。她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感谢了同学们的好意,且笑着拜托大家把喝完了的饮料瓶和用过了的草稿纸都给她,说这就是帮了她最大的忙了。

从此,整个高三(16)班的教室里,看不到半张丢弃的纸,见不到一个扔在地上的饮料瓶。同学们都很自觉很主动地帮着吴小惠收集这些东西。

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吴小惠似乎无处不在:作文竞赛的获奖名单里有她,年级受表彰的学生里有她,甚至连“爱心捐款”的名单上也赫然写着:吴小惠,10元……

我始终没和这个捡瓶子的女孩正面交谈过,我想,她不需要我的刻意关注,更不需要我的同情。她就像路边石头缝里的一株小草,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却努力、执着地生长着,只要能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她就怡然自得。

这个勇毅的女孩,是我所见过的孩子里面极为平凡但又绝不普通的一个。生活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些艰难与考验。直面并想方设法解决,我们就能静静欣赏风雨过后的澄澈的蓝天。

祝福小惠,也祝福我们每一个人,能一直这么阳光这么坚强地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捡瓶子的女孩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