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世说新语·汰侈》
赏析
过去人们一直将《世说新语》视为小品集,鲁迅把它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从文体形式上看,它的确更近于小品文,从其着墨于写人来看,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微型小说集。明人胡应麟认为作者通过语言,将“晋人面目气韵”刻画得“恍忽生动”。鲁迅先生更称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此文真正出场的主角是王导和王敦,石崇家宴及美人劝酒,只是他们二人活动对话的原因与背景,石崇本人则通过“背面敷粉”的方法间接描写。像石崇这样大官兼大款的豪门,宴席有美人劝酒并不稀奇,就像吃饭有佐料一样,而以客人“饮酒不尽”便“交斩美人”的方法,来强行要挟客人喝酒则极不寻常。这远远不是生活的奢华,而是他为人的暴烈凶残。比石崇更凶残的当数王敦,石崇以杀美人要挟客人饮酒固然残酷,可这种残酷的劝酒法,只对有恻隐怜悯之心的人才管用,如王导就宁可把自己灌醉,也不忍心看着美人丧命,可对像王敦这样豺狼本性的人则有反作用——刺激了他嗜杀的动物本能。明明知道自己不饮酒的结果,他偏偏“固不饮以观其变”,看石崇到底能不能狠心杀掉美人。如果说第一次“固不饮”,是出于好奇想一看究竟,那么当主人连“斩三人”以后,他还是“尚不肯饮”,而且脸上居然“颜色如故”,那就比野兽还要冷酷残忍。他看着别人杀掉美人,就像观看屠宰场杀动物一样,引不起他半点悲伤同情。当听到王导责备后,他还振振有词地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在这些权贵世胄眼中,平民都是奴才和动物,只配供他们役使、作乐、杀戮,杀死美人与杀鸡杀猴别无二致。
作者重点写王敦的残忍,处处以王导的仁厚来作反衬:因害怕劝酒美人丧命,王导“素不能饮”却饮至“沉醉”;想看看主人杀自家美人,王敦善饮却“固不饮”。人们常用“见死不救”来形容冷漠自私,王敦借刀杀人则比亲自杀人还要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