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2) -读书笔记

?《夜莺与玫瑰》的故事

或许夜莺的故事可以诠释林徽因心中的爱情。生活也会有很多刺,叫人们的鲜血流尽,但我的血只为爱而流,于是,林徽因把这个唯美的童话翻译出来,介绍给更多的人。

1923年5月,梁思成出了车祸,林徽因从学校请了一周假来照顾梁思成。患难出真情,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升温,林徽因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爱情并不仅仅只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还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经历过磨难的爱情最可贵。

1923年12月,19岁的林徽因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就是她翻译的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夜莺与玫瑰,理想与现实,爱情与牺牲。

由于林徽因的精心照顾,梁思成身体康复很快,他对林徽因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那就是我三生有幸。”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加深,从那时开始,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形影不离。两人之间恋人关系已水到渠成。

?爱情故事《齐德拉》

当幕布拉开的时候,丛林上空是一弯新月,月亮下的齐德拉是那样美丽动人。饰演这位古装少女的是林徽因,她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天仙般的美貌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那情景让人久久难忘,许多年后,还有很多人赞叹林徽因流利的英语和宛如公主般的娇媚。

随着泰戈尔来到中国,为徐志摩创造了更多和林徽因接触的机会。徐志摩担当起泰戈尔的随身翻译,他对泰戈尔诗篇的翻译,得到了林徽因的赞扬:“翻译得真是太好了,连我都听得入迷了。”一句普通的话,却叫徐志摩欣喜若狂,他不由对两个人的未来又有了很多期待和幻想。

泰戈尔访问中国的那段日子,徐志摩和林徽因左右相伴,寸步不离,各大报纸形容他们好比“岁寒三友”。

林微因担任了根据泰戈尔本人写作的诗剧《齐德拉》改编的诗剧中的女主角。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戏里戏外都是绝对的女主角。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很快就会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了,而自己将会像天上那只孤雁,注定只能形单影只。

泰戈尔离开中国之时,徐志摩看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到车站来送他,更是增添了他的离愁别恨。那段时间,是徐志摩最伤心的日子,在绝望中,徐志摩写下了伤情的诗歌。

虽然理智上,徐志摩知道,两个人的相遇只不过就像两片云,有着各自不同的过去和未来,相遇是偶然的、匆忙的,转眼之间就会分开。但他的心却被情所困,无法走出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徐志摩期待着林徽因的回应,但她却沉默不语。

对林徽因来说,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她还有学业,未来的事业,父亲和家族的期待,她要走得很远,学到更多的知识。她和梁思成即将奔赴新大陆,新的留学生活使她充满了期待。针对和徐志摩的感情,她做出了极为理性的选择。

但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遇到了来自梁母和梁思成的姐姐的反对。梁母很难接受林徽因的洋派作风,认为她没有大家闺秀的矜持。尤其知道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往事后,对林徽因也是更加不满。她甚至表示,至死也不接受林徽因,会坚决反对这门婚姻。

林徽因听到后,非常痛苦绝望,但她仍旧每天都去看望梁思成。

1923年,徐志摩、胡适、徐申如等人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成立了新月社,并创办了《新月》杂志。徐志摩一直在林徽因的身边,从来没有走远,他一直在不远的地方,关注着她,寻找各种相处的机会。在她身边,徐志摩是快乐的。有徐志摩最美的诗——《石虎胡同七号》为证。

虽然林徽因从不认为自己是新月派的成员,但她从新月时期开始,进入了北京知识界的社交圈,在这里她和徐志摩再次相遇,这是他们自康桥后的第二次交往。

徐志摩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更有着澎湃的激情,是那个时候众多女性心目中的偶像。但徐志摩的心里却只有林徽因。

林徽因和徐志摩当年在康桥所发生的那些美丽的故事开始到处流传。徐志摩被尘封的感情再度燃烧起来,他痴心不改,他有了幻想,希望再续前缘。

随着泰戈尔为徐志摩求情但林徽因依旧拒绝,徐志摩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感慨命运对他的无情和冷漠。

两个人相识于康桥,相恋于康桥,爱情却擦肩而过,她成了徐志摩永恒的美梦。

?志同道合,比翼齐飞

林徽因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稳正好和她形成了最好的互补,他们合作默契,在以后的工作中和事业中,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一直保持了一生。

林徽因一口流利的英语对她今后的海外求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考进了英国的学校后,她深受异国文化的浸染,视野开阔,有了远大的志向,并努力去实现个人的价值,在父亲的熏陶下,有了社会的使命感。

她和梁思成比翼双飞,在美国深造,上天是厚爱她的,给了她惊人的美丽、出众的天资。她亦不负家族的期待,获得了比美丽容貌更惊人的学识,学成回国后,成了一代建筑大师。

1924年7月,林徽因和梁思成,陈植三人一起来到了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习。为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准备。他们都想要学习建筑。但由于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改报了宾大的美术系,同时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学习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们以后的建筑成就作了很好的铺垫。而梁思成的严谨以及努力,为他之后成为一代建筑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徽因虽然浪漫,骨子里却是冷静而清醒的,她追求现实的安稳,理智地面对婚姻和爱情,她用一双慧眼,为自己选择了完美的归宿——梁思成。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婚后,按照梁启超的安排,他们一起踏上了欧洲的蜜月之旅。

这次欧洲之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中国未来最优秀的建筑大师,遍访了欧洲最有名的建筑物,吸取了欧洲建筑物的精华,开阔了视野。

欧洲旅游期间,他们收到了梁启超的两封信,他已经给梁思成安排好了工作:去东北大学任教员。还有一个月学校就要开学,他们结束行程,乘坐火车横穿西伯利亚,经伊尔库什克回国。

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在归国的途中,林徽因看见车窗外广阔的西伯利亚大草原、无边无际的森林、平静的湖泊,她的心好像与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俄罗斯的广阔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好月圆,百年好合

选择一个人结婚,就是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家族,选择一群人,选择一种生活,从这个角度上看,林徽因选择梁思成是幸运的,不但他本人是非常优秀的人,而且还有一个优秀的父亲,一个具有书香气氛的生活环境。

在美国的大学林徽因和梁思成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对这对优秀的年轻人来讲,未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梁思成的才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还没有走出校门,他就获得非常好的工作机会,获得高薪,过上优越舒适的生活。他们还可以凭借优越的成绩,选择留在美国,继续深造。

梁思成申请到了哈佛继续深造,而林徽因,则决定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去读舞美设计。

每个人都会期待未来,每个人都会遇见知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归宿。

林徽因与梁思成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拿到了学位。随后,两人的定亲仪式按照中国的老规矩进行,由国内的亲人为他们操办。梁启超还为他们的婚礼做了详细的安排。

对于徐志摩的爱情,林徽因唯有最深的祝福。爱情是一种缘分,曾经相爱过,有过美好的回忆,人生也就圆满了。当与所爱的人缘分已尽,无法长相守时,也要给对方最真诚的祝福。

林徽因给在美国访问的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正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1927年3月,胡适和林徽因谈起了徐志摩与陆小曼那桩轰动一时的婚礼,他们的婚姻在当时的社会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

林徽因去了美国后,把爱情视作生命的徐志摩心灰意冷,他感觉情无所依,突然之间就没有了方向;此时,同样在感情生活上失意的陆小曼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朝夕相处,感情越发真挚。

他们的交往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大事,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抨击,人们认为他们的恋爱是破坏传统礼教的罪恶行为。梁启超也曾劝解徐志摩赶紧悬崖勒马,却被爱情至上的徐志摩反驳。

最终小曼像个投火的飞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诗人徐志摩。这段不受祝福的婚姻千疮百孔,不被世人所容,留给两人一身伤痕。

爱情是浪漫的,但现实却是严酷的,他们之间的爱情,由于时机不对,所以历尽无数的艰辛。

但林徽因和梁思成甜蜜的时间还是很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们之间的感情终于修复了。

梁思成用他的第一件作品——一面仿古铜镜表达了自己的爱。

从1926年春季班开始,林徽因担任建筑系教授的助理,下学期的时候,她已经是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了。她打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生的校规。

正当两人在海外比翼齐飞的时候,一个飞来的横祸叫人措手不及。

?让过去的过去,只求纪念

有些感情是有缘无分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爱情最终的结局并不全是圆满的。有些人虽然长相思,却无法长相守,但只要心中有情,又何必朝朝暮暮?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到东北去避祸的时候,被流弹击中丧命,猝然去世了。

徐志摩听到林长民去世的消息后,深感震惊,他想起多年的忘年友谊,写了感人至深的文《伤双栝老人》。在徐志摩的眼中,他是难得的朋友,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的离去,使徐志摩失去了知己,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徐志摩为林徽因担心,他不知道外表柔弱的林徽因,如何能够承担这样巨大的变故。

但是林徽因是坚强的,她在突然之间成熟起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有所成后,她要把压在父亲身上的担子接过来,转眼之间,她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而在这个时候,梁思成坚定地站在林徽因的身后。

异国的生活,紧张的学业,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林徽因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她总会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挥之不尽的是浓浓的乡愁。而梁思成又是一个过于专注学习、事业心很强的人,很多时候会因为痴迷于设计而忽略了林徽因的感受。

梁思成的不解风情;梁母以及梁姐对林徽因的不接受,对林徽因是个不小的打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在宾大的这段时间,他们经历了一段感情上的挣扎,有时甚至也会爆发激烈的争吵,然后是无尽的冷战。

这个时候,徐志摩的影子又在她的心里浮现了,林徽因给徐志摩的信,让已经对感情绝望的徐志摩又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和想象。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最终打动了她,许多年后,林徽因依旧记着徐志摩,为他写了很多美丽的诗歌,纪念他们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他们曾经相遇,曾经相恋,却没有缘分在一起,像两个按照各自轨道运行的行星,擦肩而过,越走越远,难以再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林徽因传》(2)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