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一、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我们做大部分事情,都是内外动机的结合。一件事情内部动机越多,这个人的表现和创造力就会越好,也越持久、越容易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是把过程当奖励,结果就越好;反过来,你越是把结果当目标,给自己设定“一定要成功”的框框,越是死得惨。

比如你决定一年读100本书发圈、每天都要5点起床打卡,一般都坚持不下来,坚持下来也会收获不多,因为其动机更多的是炫耀,而不是在享受。那些真正坚持读书、坚持早起的人在心里并不怎么想让别人知道,只是自己很喜欢这样的状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已。这一点我做到了,我就很爱自己如今能量满满的状态,我喜欢早起、热爱读书,我想体验我的生命更多的可能。

“有意思”,就是你的那一把尺子。你经历的“有意思”的事情越多,你就拥有越大的自主权、能力和安全感,你也能慢慢打开更多有意思的事,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意思。至于那些正确而无感的事情,倒是可以先放一放,它们要么是还不到时候,要么不是你的菜,要么根本就没那么正确。

人生就像爬山,全力以赴爬到你目之所及的一个小山头,你会看到更多的山,看到下一个山头和路,就这样凭着“有意思”,一个个把你关心的事做到极致,你会走到想象不到的高处,所以“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别纠结什么“大意义”,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颇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

二、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让你完全置身于事物之中。当你真正投入当下的事情中,不管这件事情多么简单、多么微小,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乐趣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我们可以发现,身边那些有趣而乐观的人,总是充满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收获到成果;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到智慧。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收获到过程中的快乐。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也很好,无论成功失败、无论遇人不淑还是幸遇良人,我都能转换成我前进的动力。

三、你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你是否也陷入过“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又好像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很弱小、很无助,经不起任何的失败,那是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的感觉。这个时候,你也许很想听到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肯定可以成功”,但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因为这不是职业问题,是心理问题。这种被安全感囚禁的人,大部分是安全感的奴隶。还有一些女生恋爱中想给男生要安全感,其实安全感不是你要来的,而是对方愿意给你的。

请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够活下去,而且都会活得很好。当拥有了说走就走的能力,你反而会收获真正的爱情。

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就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

四、心智模式决定命运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部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糟糕的心智模式就像我们亲手砌的墙,把自己围在里面,最终勤奋却低效、挣扎而无路可去。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呢?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经过三次创造,一次是在脑子里构思,一次是真正地做出来,还有一次就是复盘。复盘既是在重新理解过去,也是在酝酿未来。

“混沌–觉察–觉醒–超越”这四个步骤,是升级心智模式的必经之路,它们能让你渐渐走上自我超越之路。

五、成功学不能学

当我们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就会把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中,一种“获得前恐惧、获得后空虚”的生活中。你的天花板有可能是别人的地板,而你总在向上看,从来没有留意过床边的风景。只有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才可以安心地靠着窗口看看风景,然后更快上楼。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出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

六、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很多人在抱怨命运不公,生活不公,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不管你跑到哪里,世界都是不公平的,我们既无法让世界绝对公平,也找不到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去适应它。当然我们也可以掌控一些东西,比如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价值,掌控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虽然很难,但是值得。

尝试总是要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不是吗?

七、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我们有两种系统,自我系统和社会系统。

自我系统有一个特征,就是享受当下。当你还在憧憬、还没有得到的时候,你很容易进入幸福状态。

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告诉你,这件事情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别人怎么看,有没有做得比他人好。而且社会系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只有在获得正面评价之后才能享受到幸福。

社会系统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比别人更成功;而自我系统的你,其实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与希望。对自我系统来说,成功就是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过多的存在于自我系统中,而不是社会系统中,自我内耗。

八、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当一个人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的时候,就会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就像很多女人十年前就知道应该离开内耗自己的男人,结果等到孩子都上学了,她还在纠结十年前的问题;就像很多人知道努力很重要,但一直在拖,等到大好年华都统统过去,他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然后继续等待,还是迟迟不肯行动。

我们真正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努力过后,发现事情没有做好;而是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卡点完成工作后,工作质量的差劲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感悟】

1.面对任何问题,都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处理模式,当然就会塑造两种不同的人生。比如同样的出自于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苏明玉选择反抗、不认命,不断抓住机会涅槃重生;而樊胜美则选择抱怨命运的不公,一次次向父母妥协,最后连自己的婚事前途都受到拖累,这背后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改变和妥协的区别。我的童年也不尽美好,但我很感恩我所有的体验,如果觉得足够好,就不会有今天我的努力、我的心态,所以,一切所遇都是带着包装的礼物!

2.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大的区别,不是有多少勤奋,而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勤奋只是最低、最基础的要求。你要想成功,光靠勤奋和低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头脑中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勤奋和自律的人其实很多,心智模式不改变,这些意义不大。你真的想成功,就得养成成功的心智模式,比如把你的红灯思维转换成绿灯思维;把求助模式转变为思考模式;把勤奋模式转变为灵活模式。成功者从来只会告诉你自己是如何勤奋和自律的,不会告诉你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抓住机遇的。只是“别人因为努力而成功”,是大众都比较乐意接受的事实;“别人因为头脑灵光而成功”,却是大众很难面对的事。因为“我们能接受自己比别人懒,却不能接受自己比别人笨”。这也是思维里的墙之一,不要进行自我催眠,我要做的是找到差距,然后一一弥补。

【金句】

1.受害者生活在让自己舒服的自怜状态里,却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机会和可能性;掌控者则需要面临一些压力和没面子,却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2.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3.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你需要精细地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内,你需要有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4.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一对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信用卡、一个不会犯错的任务,以及一份如同养老般的工作,这些事情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5.小成靠聪明勤奋,大成靠明智的选择。

6.为你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的乐趣带领你穿透生命的无常。
7.如果你盯着糟糕,这个时代就会前所未有的糟糕;但如果你盯着机会,那么这个时代也会有前所未有的机会;

8.不管外界如何,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方法,因为他们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自己的!

9.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你就真的会变得更强大;

10.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命运把我们丢到不同境地,接受自己拥有的,追寻自己想要的,做好自己能做的,这就是最好的意义。

11.你没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也没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如果愿意,你现在就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陷入深深的抱怨与自怜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