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霍金教授又公布了预言时间表:2050年人类移民火星,2100年人类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2210年地球面临毁灭,2600年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自从地球上诞生了人类以来,地球就在不断地被开发,树木越来越少,荒漠越来越多。随着新能源、新技术的出现,高科技产品在带给人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可怕的是,汽车越来越多,尾气排放越来越多,空气变得越来越污浊,不断在城市上空出现雾霾;再加上工厂不断排放的污水,导致江河湖海的污染,很多国家出现了水资源的危机。
所以,与其惶恐叹息,不如从现在开始,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就把霍金教授的预言当作对人类的警示吧,警钟长鸣,这样,我们才会珍惜现在,才能拥有将来,不要等失去了再去惋惜。
4.关于时间的畅销书
有一本风靡全球的非小说类的科普畅销书,它的书名是《时间简史》,它的作者就是闻名世界的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这本书出版后,征服了很多读者,其中,大部分读者都是普通人,而不是大学的理科学生和研究天体物理学的专家。
《我的简史》中,有一段话:如果我准备花时间和精力去写一本书,我就要让它传播给尽可能多的人。我以前写的专业书一向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那家出版社做得很好,但我觉得它不会真正地面向我想影响到的那一类大众市场。因此,我接触到一位名叫阿尔·朱克曼的文学著作代理人,是我的一位同事的亲戚介绍给我的。我给了他第一章的初稿,并且解释道:我希望它成为在机场书店就能买到的那类书。他告诉我这绝不可能。它也许在学术界和学生中销售良好,但是像这样的一本书,绝不可能进入杰弗里的领地。
霍金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这样说:“我很高兴一本科学书能与明星的传记竞争。也许人类还是有希望的。我非常高兴这本书能到一般大众手中,而不只是在学术界流传。科学有些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这本书写得很好,使人乐于阅读这本书。书中艰深的部分是思想而不是语言。他完全不炫耀,也从不大声来压倒读者,他相信自己的思想是任何有兴趣的人都能明白的。这本书引起了争议,许多人在各种程度上反对他的结论,但是它激发了思想。当然他与疾病奋战的事迹,也增加了这本书的知名度。但在构思这本书之前,霍金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他不是因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才得到了学术界与其他领域的荣誉!
霍金一直痛恨那些总拿他的疾病来评论的人,他总希望人们能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他。作为一位教授,他理应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他希望公众喜欢和好奇的是他研究的学科,而不是他的隐私。
精品永远是精品,就像摆放在书架上的《时间简史》,在众多的图书中,的确与众不同,而那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时间简史——更像一个有吸引力的魔方,等待着更多好奇的人去打开它,了解它,真正地读懂它。
第五章 ——斯蒂芬.霍金的中国行
霍金曾三次来到中国,他去过安徽合肥,去过杭州,去过香港,去过北京,参观了长城和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