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次中国之行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霍金离开中国12年了,于是,他又想到中国来了,他向他的学生吴忠超提出了再次访问中国的想法。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2008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霍金作为在数学领域内有名气的教授被邀请了,他第二次来到了中国。
第二次中国之行,陪伴在身边的不再是简,而是他的护士也是他的第二位妻子伊莱恩。2002年8月9日上午,霍金在伊莱恩,助手和三位护士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此次的翻译是霍金的学生吴忠超。
虽然霍金的身体有残疾,他的大脑非常活跃,所以,作为他的翻译,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以及对霍金的习惯用语非常熟悉,这样,翻译出来的话才不会太死板。
吴忠超长期做霍金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想法,他是非常清楚的,一次,霍金吃了饭,喝了酒非常兴奋,在电脑上打出了一行字:“在中国,像罗马人那样行事。”吴忠超先生就猜测出他想表达的是“入乡随俗。”
在霍金的第二次中国行中,最难忘的就是他的笑容,有人说他的笑容就像孩子,那样纯真,那样灿烂。吴忠超先生曾这样描述过霍金的笑容:“很早以来我就注意到沮丧和孩子般的笑容交替出现在霍金的面部,孩子般纯净的笑容是没遭受世俗污染的容颜,而沮丧是对禁锢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毕竟,只有灵魂能够自由地遨游宇宙是远远不够的。”
当霍金一行人来到香格里拉饭店的时候,上百名记者等待在门前,要拍摄霍金的照片,这种场面,伊莱恩担心霍金的身体,于是,他们从后门进入,顺利躲开了记者们,来到了他们的房间,那是套房,面对着著名美景杭州西湖。
在为霍金专门准备的记者招待会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一位记者问:“霍金先生,您1985年来过中国,请问,在这17年里,您觉得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霍金幽默地回答:1985年,满街的自行车,而现在是交通堵塞。
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中国的发展。
记者采访完毕,赠送仪式开始。湖南科大出版社的人像霍金赠送了两本最新插图的出版书,分别是《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世界》。这两本书虽然成为了中国的畅销书,但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更有位作家调侃说:“虽然看不懂,但我把它买回家装样子啊,放在书柜里,摆在客厅里,当有朋友来玩时,看到我书柜里有霍金的书,那显得我多高大上啊!”不难看出,霍金在中国的影响力,遗憾的是,在中国,只有几位天文学家才读的懂霍金的图书和理论,至于普通百姓,面对浩瀚宇宙,更多的是好奇和向往。
8月15日上午,霍金来到浙大体育馆,面对好学向上的年轻人,他做了题目为《膜的新奇世界》的学术报告,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他们静静地等待霍金的演讲。
伴随着宇宙星空图案的背景,霍金出现了,他开始演讲:“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空间的膜或者面上……”
霍金的演讲打开了学子们的思想,让他们畅游在浩瀚宇宙中。
演讲结束后,霍金在浙大教授邱成桐和吴忠超的陪同下游览西湖和河坊街,他们当起了业余导游,向霍金和妻子讲起了关于西湖的神话故事——白蛇的故事。
伊莱恩更喜欢化成美丽女人的白蛇,她听完故事马上说:“白蛇变成的女人一定很美丽吧。”
听完美丽动人的传说,一行人又来到了三潭印月的景点前,那是西湖著名的风景,他们在那儿停留了一会儿,就转回头向岸边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