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太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那是因为“知多行少”,是“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要事第一。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这个秘密适用于所有人。
一招建立清晰力:写下来。
4.成长是个系统工程,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所以除了清晰力,我们还需要拥有寻找目标的感知力、掌控自由的匹配力、指导万物的元认知能力等等,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提升自己。
5.一切源于“想清楚”,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若真的想清楚了,就会主动实践,重构自己的行动力。
8.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知而不行”的人,千万不要自责,因为“避难趋易”是人类的天性,这种选择取向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所以凡是能简单得到的,人就不会选难的;有短的反馈回路,人自然不会选择长的——这就是大脑做选择时的默认逻辑。在缺少觉知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察觉这一点。
11.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1.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
2.稀缺只是“变笨”的一种诱因,事实上,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比如明天的演讲、考试的期限、失业的担忧,等等。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3.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尽量克制自己的欲望,在做重要之事的同时主动安排娱乐活动,尽量保持日程的闲余——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智慧的。
4.现代生活虽然缓解了生存压力,却又带来了自控上的压力。抵制诱惑和欲望无一不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5.如何才能获取心智带宽呢?——保持自我觉知。
五帖觉知“良药”
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第三帖,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无论你当前处于何种情绪旋涡,只要自己愿意,总能找到更好的角度。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7.要想拥有多视角能力,就要进行刻意练习,直到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好在这样的练习并不难。遵守下面几个原则,自己就能逐渐摆脱单一视角的限制,成为生活的“摄影大师”。
一是勤移动(移动相机角度);
二是善学习。
三是要开放。
四是寻帮助。
五是多运动。
六是常反思。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拥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能力的窍门:为自己而做和为玩而做。
为自己而做,通常是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为玩而做,则是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
为自己而做可以解放情绪,为玩而做可以解放注意力。
一、早起
1.有关睡眠的脑科学理论(人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是睡眠节点,在这几个节点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所以睡够8小时不如睡够7.5小时科学。
4.早起后能高效做的事:
二、跑步
三、反思
四、读书或写作
五、困难的工作
5.早起的注意事项:
一、初期会有一个相对痛苦的适应期
二、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三、按状态起床
四、中午需要午休一次
五、不打扰他人
六、提前准备
七、明确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不早起
6.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即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
1.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是什么?
是长时间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2.人和人之间的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
3.在冥想过程中,我们仅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
1.人做决定时,分两个层次:
习惯做”情绪决定”的人,凡事倾向于半途而废,而善于做”理智决定”的人则更容易让想法变成现实。
2.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这大概是最高级的成长策略了。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3.让自己爱上阅读时要避免进入的误区:
1.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需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1.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2.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绝大多数运动者的硬伤在于: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事实上,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1.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2.分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3.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
“每日反思”暗含的三大底层原理:
一是符合”触动学习法”
二是运用了”元认知”
三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
反思的好处:
一是它可以节省我们的生命
二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感知细节的能力
三是它可以让我们直视痛苦
反思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被形式所缚
二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
三列行动清单
四对自己极度坦诚
五要多阅读
六选择合适的记录
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