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
第十三章:东方近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夏目漱石
第三节泰戈尔
第一节概述
一、近代文学特征
·首先,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大多数进步作品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其次,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文学创作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再次,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职业作家开始出现,并表现出十分特殊的意义。
·第四,近代东方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打破了中古文学的某些陈规和传统的束缚,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如日本的政治小说、私小说,朝鲜的新小说,印度的政治抒情诗等;内容上也开始从脱离实际的古老而陈旧的题材转向描写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的斗争,令人耳目一新。
二、近代文学概况日本文学
明治维新后,文坛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五彩缤纷的局面。
1885年出现了坪内逍遥的文艺理论著作《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的《浮云》和森鸥外的《舞姬》,都反映了日本近代过程中知识分子的软弱性,都针对明治时期的官僚机构进行反抗,但各不相同。《浮云》主人公内海文三虽然洁身自好,不肯与现实同流合污,但在行动上又迟疑不决,害怕斗争,产生苦恼,行动犹豫彷徨,是个多余的人。《舞姬》中主人公虽然明确提出自我觉醒,但是最终由一个“极有独立思想”的资产阶级“浪子”没能发展成为“叛逆者”而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表现出“妥协者”的哀怨。重要的文学团体有“砚友社”文学集团,尾崎红叶的代表作《金色夜叉》。 另一个重要文学团体是“文学界”,代表人物有北村透谷、岛崎藤村等人。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作家受西方19世纪下半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一改过去那种矫揉造作、热衷于浮词丽句的文风,着重表现生活的真实。在文学语言上彻底摒弃了文言文,而代之以明白晓畅的口语,从而对日本近代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代表性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天秋声、正宗白鸟等人。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是《破戒》 田山花袋的代表作是《棉被》
唯美派
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对立,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
代表性作家是:永井荷风(1879-1959) 谷崎润一郎(1886-1956)
白桦派
白桦派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
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他们创作态度严肃,尊重个性自由,不愿受传统束缚,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多有创新之处,对后世文学产生很深的影响。
新思潮派
也称新现实主义,由《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他们否定自然主义纯写实的方法,也不追随白桦派的理想主义,更不在作品中像唯美主义作家那样表现颓废的美。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菊池宽的代表作独幕剧《父归》
芥川龙之介的 《罗生门》、《鼻子》、《地狱图》、《河童》
印度文学
19世纪50年代后,具有强烈反殖、反封建精神等新内容和新艺术形式的作品开始出现,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孟加拉文学。
近代孟加拉文学创始人是般吉姆·查特吉,其代表作《阿难陀寺院》给他带来巨大声誉;另一位是萨拉特·查特吉,其代表作《斯里甘特》展示了20世纪初印度城乡社会的广阔画面。
近代印地语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代表人物是戏剧家、
诗人帕拉登杜·赫利谢·金德尔。他的独幕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嘲笑了封建统治的虚伪,《印度惨状》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乌尔都语文学也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家,其中迦利布的诗歌为他赢得巨大声誉。伊克巴尔的诗歌以其宗教性,使他成为著名的伊斯兰诗人和思想家。
第二节 夏目漱石
一、生平与创作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第一阶段
《我是猫》使其成名,第二部长篇小说《哥儿》则巩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哥儿》是一部以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教训为基础,反映自我同社会冲突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第二阶段
创作了《虞美人草》、《矿工》。
以描写知识分子爱情为主的三部长篇小说:《三四郎》、《从此以后》和《门》,合称为“爱情三部曲”。这三部曲小说以爱情婚姻为切入点,悲观色彩越来越浓厚,这种逐渐低沉、阴暗的创作基调和日本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发展的历程相吻合。
第三阶段
《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和《心》三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都采取了几个短篇连缀起来结构成长篇小说的办法。内容上都描写了因爱情失败而孤独痛苦的人。
主人公个个都有强烈的嫉妒心和利己主义,漱石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比一个糟糕的前途,以此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批判态度。因为作品中的这些内在的逻辑联系,为区别他创作中期的三部曲小说,《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和《心》这三部小说又被称为后三部曲。
二、《我是猫》
苦沙弥形象的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生活在日本明治“文明开化”社会里的有闲而无钱的知识分子。他对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尽情地借古喻今,嘲讽世俗,以泄其愤,并打发无聊的闲暇时光。苦沙弥为人善良,不求荣迁,安贫乐道。表现出对权势、淫威一种本能的厌恶与憎恨,及对金钱的极端蔑视。可是由于他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进取精神,虽然对不良现象不满,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只满足于即兴嘲讽时弊时语言的尖刻,面对资产阶级暴发户时的不屑一顾与轻蔑,结果和敌对势力斗争时因不知对象是谁而无用武之地,显得虚张声势。丑恶的生存环境
使他常为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苦闷无奈。
苦沙弥这一形象是明治时期正直知识分子情绪的反映和他们的典型。经常出入苦沙弥家的知识分子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和苦沙弥同样具有热爱知识,愤世嫉俗,但又学疏才浅,软弱无能的特点。
他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又改变不了自己的个人处境。他们集聚在一起,显示自己的学识与聪明,企图表现自身价值,但在社会中又找不到生存的位置,因此显得可爱可敬,又可笑可悲。
《我是猫》的批判性
小说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事物,尤其是通过金田老爷这一艺术形象无情地揭露了他“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罪恶本质和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对整个明治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以及反动统治的基础,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抨击。
猫的典型意义
“猫” 是第一人称的“我”,它被人为地赋予了人的理智和思想感情,成为一只有人的心
理、意识和猫的生理、形貌的高度人格化的猫。
它能识字、会读报、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凡人的习性它应有尽有。这只猫观人所不能观、言人之所不言,完全不受人的活动所限,而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到人性的愚昧虚伪和自私自利,它实际是作者的代言人,以表示作者对资本家及其走狗的深恶痛绝。
书中的猫是一只“掌握了通心术”的猫,是一只“奉天之命作脑力工作而出现于这个世界的古今独步的灵猫”。通过作者的出色描写,它成为书中重要的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这种“通心术”和“灵性”的描写足见作家的匠心,及给予猫的典型意义。
《我是猫》的艺术特点:
第一,幽默讽刺的风格。
在辛辣地嘲笑人类社会和人类灵魂的污秽时,使人们在深刻的反省之余感到一种手足无措的狂喜。作品中充满漫不经心的戏谑笑谈,可是在调侃中不乏针砭时弊的愤怒,在油滑中深含着人生的感叹与悲哀。这种入木三分、新颖独特的嘲讽艺术,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罕见。
第二,《我是猫》的风格留有作者学习汲取英国18世纪小说中讽刺艺术的痕迹,行文中也运用许多不同的汉语词汇、历史典故和格言成语。
第三节泰戈尔
一、生平与创作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泰戈尔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还有许多游记、书简、回忆录及有关文学、哲学、教育、宗教、社会方面的论文和专著,他还谱写了两千多首歌曲,绘有近两千幅画。
前期创作
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写诗和剧本,16岁时即发表第一首长诗《诗人的故事》。
1881年他的第一个诗集《黄昏之歌》出版,从此开始了正式的创作生涯。
《故事诗集》主要取材于历史,歌颂了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暴君统治的英雄业绩,部分作品反映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残害,如《两亩地》。短篇小说描写的社会范围很广,主要以反封建主义为主题,集中批判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表现妇女生活的恐惧,如《摩诃摩耶》等。
中期创作
20世纪初至20年代,是他一生创作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印度现实中最迫切的社会问题。优秀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沉船》和《戈拉》。著名诗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诗集主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它们都是含有哲理的宗教抒情诗集,其中《吉檀迦利》最具代表性。
后期创作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创作了一些政治抒情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反战维护世界和平,如《非洲集》谴责帝国主义的野蛮掠夺,《敬礼佛陀的人》讽刺日本侵略军侵华,《忏悔》反对瓜分世界的“慕尼黑条约”。
·二类揭露殖民主义社会和封建落后现象,如《劳动者》。
·三类自我总结,如《生辰集》等,表现了诗人晚年很高的精神境界。
此外,在后期他还创作了虽然富有哲理色彩但是仍具有比较明显
的反帝斗争思想的象征剧《摩克多塔拉》和《红夹竹桃》等。
《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
《吉檀迦利》是印度语“奉献”的意思。这部优秀的宗教抒情诗集,基于诗人宗教哲学的泛神论思想,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了美好的生活理想。诗人歌颂了具有悠久优秀文化的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忱。诗中还热情描写了祖国那些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流露出“泛爱”的人道主义理想。
短篇小说中《摩诃摩耶》的思想性很强。作者强烈谴责了封建包办婚姻的危害和寡妇殉葬制度的野蛮,表达了人们要求恋爱自由的迫切要求。
《沉船》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大学生罗梅西的曲折复杂的恋爱和婚姻故事的描述,揭示出封建婚姻制度与争取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尖锐矛盾,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二、《戈拉》
《戈拉》是泰戈尔最优秀的小说,也是印度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体现了泰戈尔反帝反封建的创作倾向。戈拉的形象及其意义
戈拉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的典型。
作为一位激烈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壮志,作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青年教徒的领袖,他坚信祖国一定会得到独立和自由,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为之奋斗,他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要解放祖国。他宁死不屈,正直不阿,面对面地和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并被捕入狱。但他绝不向英国殖民者低头,这种没有丝毫奴颜婢膝的品质是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品质。
戈拉的性格是矛盾的。
他持有宗教偏见,错误地认为只有无条件地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群众才不会忘记印度光荣的过去,才不会崇洋媚外,才不会失去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因此他为印度教的一切传统,包括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妇女无权等落后反动传统辩护,并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印度教的教规。最终,现实教育使他放弃了偏见,树立了为全印度人民造福的思想。戈拉终于认识到:印度人民要独立,就要同时反封建,就要冲破种姓制度的束缚,不分宗教信仰,团结一致才能战胜敌人。
《戈拉》的艺术特色
。第一,故事情节是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戈拉的爱国激情促使他和殖民主义者洋奴买办间不断发生冲突,他的宗教信仰也使他和他的亲属、他的内心、他的爱情不断发生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第二,小说不但塑造了戈拉、苏查丽妲等形形色色的动人形象,在情节、布局、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首先,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其次,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再次,优美的抒情格调。具有诗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小说心理描写也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