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唐诗研究》第一章

第一章

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本章知识结构
总体来论: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意理胜
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重点

1.唐诗的历史地位

2.唐诗对时代所反映的广度与深度

3.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第一节 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

一、唐代社会的状况

1、实现一统,经济繁荣

2、国力上升,政治清明

3、兼容并包,全面开放

富有理想,自由发展

 

二、唐代诗人积极昂扬参与社会政治的原因

1、大一统

2、庶族的兴起

3、社会观念的变化

 

三、唐诗所反映的时代广度

(一)总体:健康、富有活力、积极向上

唐诗总体反映出唐人关心现实的特质

1、重视事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富有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3、胸怀开阔: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出⾃盛唐诗⼈的《赠裴⼗四》

 

朝见裴叔则,朗如⾏⽟⼭。

黄河落天⾛东海,万⾥写⼊胸怀间。

⾝骑⽩鼋不敢度,⾦⾼南⼭买君顾。

徘徊六合⽆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4、热情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二)具体反映唐代各个类型诗人精神生活

1、李白:蔑视权贵

2、杜甫:忧生忧世

3、王孟:希企隐逸

4、高岑:负气横行

四、唐诗所反映的时代深度

(一)坦率而勇敢抒写个人性情

把很多羞于自我暴露的话,也能够坦率而勇的写到诗里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直射进屋内,可鉴我光明磊落的心胸,真是无可猜疑。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杂言古诗《独漉篇》,表现出诗人希望效法搏击九天之鹏的神鹰,为国家歼灭叛军的激情与抱负。

 

         李白的诗歌《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二)诗人们积极干预政治

·许多诗歌触及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对立与重大社会矛盾

·横征暴敛、穷奢极侈、拒谏饰非、黜贤用奸被统治阶层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宋人则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社会历史

 

第二节 唐诗所表现地生活美与精神美

唐诗影响之大,不仅在于其巨大的认识意义,同时还在于它在反映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时带有独特的风神情韵,具有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所表现地生活美

(一)自然世界给人的美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日常送行与离别题材

王维《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三)士大夫的生活尤其是边塞题材

高适、岑参

 

唐诗所表现地精神美

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襟怀和气质,则有一种唐人所独具的精神美

二、唐诗所表现地精神美

(一)豪壮开阔的胸襟

杜甫《望岳》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时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在《将进酒》⼀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何当及时⾏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对待生活特别执着的精神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贺《南园》其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南园⼗三⾸·其五    李贺

  男⼉何不带吴钩,收取关⼭五⼗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万户侯?

(三)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杨炯《从军行》李白《行路难》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行路难 三首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唐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命。十一月,杜甫从京城长安去奉先县(治所在今陕西蒲城)探家,安禄山恰在此时造反。杜甫经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无从知晓,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避寒享乐。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临的预感,为沿途所见荣枯之异和到家后得知幼子饿死等事所激发。

 

全诗凡五百字,而其中叙述自京师出发,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其馀都是议论或感慨,因为题目毕竟是”咏怀”。作为杜甫五言古诗中的代表作,全诗所咏之怀,主题有二:一是叙说他素怀济世之志,却不得伸展,虽艰难困苦,仍不改初衷。二是对正在骊山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君臣提出责难,对社会上严重的贫富分化,及动乱的苗头表示了沉重的忧虑。全诗以”穷年忧黎元”为主线,标志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已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在不同诗派诗人身上的表现

李白:对门阀制度的抗争与不满–壮浪纵恣摆去拘束

杜甫:忧国忧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健康的、热情的,而不应该是对人生的冷漠相视,甚至麻木不仁。回避矛盾和斗争、对生活进行粉饰固然可厌,但单纯解剖,让人仅仅看到伤痕,也还不够。

本章重点:唐诗表现的广度与深度;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本章难点:唐诗之美与宋诗之别;

唐诗的广度、深度与生活美、精神 美的正比关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学习笔记:《唐诗研究》第一章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