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跃然纸上。
主要内容: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一、【古希腊哲学】
【自然哲学】关切自然世界的本质。
泰勒斯(泰利斯)
水是万物之源。万物中皆有“神”在。
安纳克西曼德
我们的世界只是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安那西梅尼斯
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以上三位米利都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帕梅尼德斯
1.万物一直存在,世上没有真正的变化。
2.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应该相信理性。
赫拉克里特斯
1.恒常变化是大自然最基本的特征。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
2.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3.世上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恩培多克勒(恩培窦可里斯)
1.大自然有四种元素组成,称为四个“根”:土、气、火、水。
2.“爱”使事物聚合,“恨”使其分散。
3.将“物质”与“力量”分开。
安纳萨哥拉斯
1.大自然由微小粒子(种子)组成,所有事物可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2.“秩序”是一种力量。
3.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月亮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他还解释了日食现象。
德谟克里特斯
1.大自然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原子永恒不变,不可分割。
2.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只有原子与虚空。唯物论者。
3.灵魂由一种既圆又平滑的“灵魂原子”组成。
4.赞成赫拉克利特“事物是流动的”。不过背后有永恒不变、不会流动的原子。
【雅典哲学】
关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诡辩学派(辩士学派)
批评传统神话,认为人类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怀疑论”)。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普罗塔哥拉斯
1.以人为中心。“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2.不可知论者。
【古典派哲学家】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
1.谈话“产婆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思想,因为知识来自内心。
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3.认为自己一无所知,爱智慧,追求真理。
4.理性主义者。
5.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人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明白是非的人不会作恶。
6.世间有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运用常识可以悟出,因为人类的理智永恒不变。
柏拉图
1.关心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物质世界”背后存在“理型世界”。其中理型世界中存在着物质世界所有形象的“模型”,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模型”是永恒不变的,自然界的所有现象都只是理型的影子。(“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
2.追求永恒的“真”、“善”、“美”。
3.人的身体流动,灵魂不朽。灵魂可探索理型世界,渴望回归完美的理型。
4.提出”洞穴神话”。
5.理想国。人由三部分构成,头部(理性),胸部(意志),腹部(欲望)。国家也像人体,应该有统治者、战士、工匠。
6.相信男女同样拥有理性思考能力。
亚理士多德
1.感官世界先于理型世界。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源于体验。(经验主义)。
2.形式存在于事物中,与质料不可分割。实在界(感观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3.自然界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4.“质料”总是可能实现成某一特定的“形式”。我们可以说“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5.因果论:质料因(发生时机),形式因(物质特性),主动因(运动推动),目的因(发生目的)
6.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7.将自然界中的万物分类。
8.提出快乐的三种形式和“黄金中庸”。
9.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民主政治。
【四大学派】
犬儒学派(代表人物安提赛尼斯、戴奥基尼斯)
1.幸福源于内心。
2.轻视物质条件,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
3.因提出“不必过于忧虑生死及他人的痛苦”,所以“犬儒主义”的意思后来成为轻视人类真诚,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斯多葛学派(创始人季诺)
1.每个人都像一个“小宇宙”,是宇宙的一个缩影。
2.相信宇宙间有公理存在。即“神明律法”。
3.否认物质与精神的冲突,提出“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被称为“一元论”。与柏拉图的“二元论”相反。
4.提出“民胞物与”,关心、参与政治。创立“人本主义”,主张以个人为人类生活重心。“对人而言,人是神圣的”。
5.认为所有自然现象包括生死,都是遵循自然法则,人要学会接受命运,不为悲喜所动。“斯多葛式的冷静”用来形容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伊比鸠鲁学派(代表人物伊比鸠鲁)
1.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最高度的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是享乐,至恶之事是痛苦。这一学派人士被称为“花园哲学家”。
2.享乐不仅指感官上的快乐。人可以规划生活,进行“乐趣的计算”。
3.提出“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4.对政治生活与团体生活不感兴趣,劝人要离群索居。
新柏拉图派(代表人物普罗汀)
1.救赎论。
2.宇宙间万物一体,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世界分光暗两极。上帝为神圣之光,另一端完全黑暗,光线依永恒观念,灵魂,动物,物质等逐极下降。
神秘主义
神秘经验:与上帝或“天地之心”合而为一的体验。神秘主义者宣称:“我就是天地之心”或“我即上帝”。
【注:两种文化】
印欧文化
1.多神论。
2.世界是善恶无休止对抗的场所。
3.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
4.喜欢描绘诸神及神话事件。
5.历史是循环的。
6.希腊哲学、印度教、佛教源自印欧文化。
7.生命轮回观。
闪族文化
1.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自闪族文化。
2.历史呈直线式发展。结束为“最后审判日”。
3.听觉是最重要的感官。
4.不能描绘、雕琢神像。
5.生命的目的在于赎罪。
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哲学】
【中世纪】
圣奥古斯丁
1.将柏拉图“基督教化”。把理型放在上帝的心中,保存了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
2.认为邪恶是来自人类的不服从。
3.上帝与世界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距离。
4..其神学脱离了雅典的人本主义。
5..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
托马斯·阿奎纳(圣多玛斯)
1.将亚理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义相结合。
2.认为上帝既通过圣经、也通过理性向人类显现。人可以运用理性与信仰两条路认识世界。
3.万物的存在分成若干渐进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植物、动物、人类、天使、上帝。
【文艺复兴】
1.强调个人主义,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费其诺&米兰多拉认为人是尊贵、崇高的。
2.研究大自然现象必须以观察、经验与实验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实证法”。英国哲学家培根表示“知识就是力量。”
3.哥白尼“日心说”。
4.布鲁诺认为神存在于大自然中,相信宇宙无限大。捍卫“日心说”。
5.开普勒经观察确认“日心说”。提出“地球只是众多行星之一”的说法,及“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
6.伽利略“惯性定律”。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8.文艺复兴前认为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之后接受地球不过是浩瀚银河中偶然形成的星球。
9.宗教方面“马丁路德”改革。
【巴洛克时期】
1.“巴洛克”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2.戏剧是生活的象征,现代戏剧就是在巴洛克时期诞生的。
三、【近代西方哲学】
【理性主义】
笛卡尔
1.近代哲学之父。创立一套重要哲学体系。
1.希望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哲学性的思考。他用一般人证明数学定理的方式来证明哲学上的真理。
2.怀疑论,怀疑必定是在思考,“我思故我在”。
3.上帝存在,是完美实体。
4.理性主义,“越能被理性认同,存在就越真实”。
5.二元论,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不占空间,不能分解;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称物质,占空间,可分解为更小的单位。思想、物质互不影响。人既有灵魂也有身体,是二元存在物。
斯宾诺莎
1.理性主义者,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主张言论自由、宗教宽容。
2.要用“永恒的观点”看问题,泛神论者,一元论。
3.大自然就是上帝,上帝(或自然法则)是每一件事的“内在因”。他不是一个外在因,上帝(自然规律)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
4.世间只有上帝(自然)是完全自主,且可以充分自由行动。
【启蒙运动】
(重要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
1.反抗权威
2.理性主义
3.启蒙运动
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
5.回归自然
6.自然宗教
7.人权
注:【浪漫主义】(重要人物:谢林)
1.强调感情,经验,想象,渴望。
2.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3.“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
4.将“世界灵魂”看成是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在梦般的情境下创造了世间的一切。
5.浪漫主义的反讽。
康德
1.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2.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3.“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物自身”是于我们感官印象没有关系的世界本身。
4.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称之为知识的原料。另外一个因素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因果律等。称之为知识的形式。”
5.出于道德维护,强调信仰与上帝(“实践的设准”,“设准”即无法证实的假设)。
6.每一个人都有实践理性,辨别是非的智慧天生存在于人的理性中。
7.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达成目的的手段。
8.人的行为是否合乎德取决于是否出于善意,并不取决于行为后果(善意的伦理学)。
9.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黑格尔
1.“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是人类理念的总合(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它无法脱离历史局限,但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永久的理性”。
2.“正,反,合”的辨证法,新思想出现(正),对立思想随之出现(反)(否定),二者产生紧张状态,直到融合二者长处的思想将其消除(合)(否定的否定)。黑格尔的:理性有一种动态逻辑。
3.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能够发现自我。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个人意识(主观精神),集体意识(客观精神),哲学映现。
4.泛神论,每一件事物都属于一个大的“自我”。批评个人主义,认为每一件事物都是世间唯一的世界理性的表现。
5.存在即合理。
【经验主义】
洛克
1.我们的心灵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过感官而来的。心灵不只是被动接收,也会将传入的感觉加以分类、处理。
2.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
3.公开提倡知识自由与宽容的精神。关注两性平等。
4.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
休谟(休姆)
1.断定人有两种知觉,印象和观念。“印象”指的是对于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印象与观念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
2.没有一件事物是我们的心灵创造的,心灵只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创造虚假的“观念”。
3.人没有不变的自我。心灵是“一个剧场。在这个剧场里,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及融合”。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与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
4.人类无法用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不可知论者。
5.人有习惯性期待,“一件事发生后另一件事也会发生”只是心理期待,不是事物本质。
6.言语或行为不是由理性决定,而是由感情来决定。
贝克莱(柏克莱)
1.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质疑物质的真实性。包括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也可能是心灵虚构的产物。
2.相信人有“灵”,认为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精神性的成因。
3.我们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主之中。
【自然主义】
马克思
1.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
《苏菲的世界》经典语录
1、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2、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3、这里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源泉的人。
4、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5、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
6、知善者必能行善。
7、我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
8、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
9、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如果你不思考,就不算是人。
10、接受彼此的信仰要比去问为什么大家不能有一致的信仰更加重要。
11、哲学的智慧不仅本身有其好处,也应该能使人类脱离悲观的心态与死亡的恐惧。
12、我们若要活的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13、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14、你当爱邻如己,因你的邻人就是你,你是在幻觉中才将他当成别人。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15、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16、自从十四世纪以来,越来越多思想家警告人们不要盲目相信权威,无论是宗教教条或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17、所谓天性就是自然法则。
18、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
19、要知道,最无情、最冷血的决定,有时是经过最冷静的筹划的。
20、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21、马克思曾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
22、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扯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23、如果她讨厌自己的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她也一定讨厌她自己。
24、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最流行的几个字眼就是自然、环境、历史、进化与成长。
25、祁克果,他曾经说过群众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欢言不及义的闲扯。
26、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
27、因为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现,这些光波需要时间才能传过太空。
28、东方文化的历史观是循环式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历史会不断重复。
29、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30、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