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思念”二字,心里一动。

今天看书时看到“思念”二字,心里一动。突然发现,“思念”这种感情已经有点儿陌生了。

认真追究,思念似乎皆因“生离死别”而起。所以江淹才在《别赋》里起首第一句就疾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人一旦分别,天各一方,很有可能终生再难相见,所以,思念是经常的事,是常有的感情,也因之产生了无数的好诗词、好文章。含蓄委婉的有,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直抒胸臆的更多,像“长相思,摧心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想念亲朋的不少,思念情人的更多,不胜枚举。

不说古代,四十年前的中国,思念也是经常的事。那时候,飞机只有几个大城市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乘坐;火车虽然不要单位介绍信,但只通到大城市。长途汽车能通到地市的很少。更何况,当时的大部分人挣了钱都赶紧去先买米买面,填饱肚子是首要任务,交通费在“衣食住行”中是排在最后的。远离家乡的人要想回一趟家,是要先攒几年钱的。这期间,对爹娘、对兄弟姐妹、对幼时玩伴、对家乡的山水草木,唯有“思念”。幸亏那时候还能通信,可以用文字传递“思念”之情。也有不少人因为经常写信,练出一笔可以当字帖用的好字。

现在,从交通、通讯上讲,真的是地球村了,想见谁,不说抬腿就能去见,但也是点开手机买张票的事。即使不能亲自前往,只需要点开视频,真是想见谁就见谁。“思念”逐渐成为对去了另一个世界的亲朋的感情,而写信则成了怀旧的“行为艺术”了。

好像不止是“思念”。

忽然想起了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

不管是“慢”还是“快”,都不是哪个人能掌控的,芸芸众生选择的余地也不大。

随便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看到“思念”二字,心里一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