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5+2”的缘故,感觉这一周漫长而疲惫。下班回到家,已经19:26,伴着风雨,内心也多了一层阴郁。
和孩子们复习《语文园地一》,提及分号的用法,想到“休憩”这个词。于是,今晨送出日签一枚,如是:
愈.休憩
分号的停顿是一种休憩,同时意味着再出发。
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分号。在生活的长河里,他们需要停顿,需要休憩。
停顿,并不是结束,而是节奏的调整。调整语势,调整呼吸,调整生活的诸多色彩。
读微信公众号“岛屿书坊”《八位名家笔下的秋天》,在其中我寻找小小的分号,发现它们的身影玲珑而巧妙:
01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罗兰《秋天》
02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
……
起始你怀疑着:荷叶还没有残败;小划子停在水流中间;夏夜的细语,夹着虫鸣,还信得过仍然偎着耳朵旁温甜;但是梧桐叶带来桂花香,已打到灯盏的光前。
——林徽因《秋天,这秋天》
03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秃噗秃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测出深绿的水花。
——张爱玲《秋天的雨》
04
来来往往的人开始多了,有人像我一样看,那是比较浪漫的,我祝福他们;有人奇怪地看我一眼,快步离去,我也祝福他们,因为他们在为了什么忙碌。生命就是这样,你总要做些什么,或者感受些什么,这两种过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
——郁达夫《我撞上了秋天》
不知不觉,秋已深了。
连日的秋雨,让分号如落叶一般轻盈落地。藏在文章深处的它们,不可或缺。有时,它们并肩而立,相依而行;有时,它们互为补充,窃窃私语;有时,它们一正一反,唱着反调;有时,它们彼此连接,不分彼此……
分号,在秋天写诗。
它说,该得到的应该得到,该舍弃的应该舍弃,该休憩的应该休憩。休憩,也是一种明澈,如秋天的眼眸,不是吗?
谁的文章里没有分号,请去建造;谁的生活里没有分号,请去寻找。谁若疲惫,必将不能长久疲惫。当你累了,不如坐下来,在夜晚的台灯下读书、写字,或者天晴的时候看林荫路上的落叶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