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蝉叫了。台风过去了。阳光又出来了。
长路漫漫,生活如常,夏天依然一片青绿。
上下午,我各去蓝海现代城的核酸检测点一次。人实在太多,队伍实在太长,于是辗转回家。
我想,还是晚上再去吧。
先看看书。
读石黑一雄的《莫失莫忘》,张坤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2020年11月第3次印刷。
在这种情境下读一本小说,仿佛为生活加了一层柔光或雾气。这种蕴藉冲淡的调子,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也是一种精神的忧伤。
石黑一雄从容地描写学生群体和校园生态,他落笔细碎,却具有强大的情感冲击力。露丝,霸道、自以为是;凯西,自省、敏感细腻;汤米,有不合时宜的坏脾气……
小说中的“黑尔舍姆”是一个气泡一样封闭的教育环境,那里看似安全,看似田园牧歌般恬淡。随着孩童的认知加深,现实的设置被渐渐揭露,真相一点点展开。
他们,只要成年,就会被当成器官收割的克隆人;他们,身处边缘,地位卑微;他们,是人群中的异类,时代的弃儿。然而,克隆人也罢,可怜的小东西也罢,凯西、汤米、露西之间却有既深厚又真切的情感交织。这正是人之为人、文明之所以为文明的核心要义。
这种揪心的悬念,在阅读时美感和痛感并存,我们感受到现实里力透纸背的“丧”。
“捐献”如此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捐献者”鱼肉般倒在手术台上,任人宰割。残酷的视觉冲击让我们不停追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他们为什么不反抗?他们为什么宿命般地接受?他们为什么不质疑被剥夺了的人生?他们为什么不反抗生来的宿命?
“隐忍”被石黑一雄反复讲述。
有人“捐献”器官;有人“收获”器官。
有人付出,有人索取。
有人失去,有人得到。
壁垒如此森严,谁要多索取什么,必有人多付出什么;谁要站得更高,必有人被踩踏;谁要破坏什么,必有人固守什么。
我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仍在命运的夹缝里苟且求生。那么,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里,还有必要寻找梦想和希望吗?
当我们随着凯西的步伐走过三十一岁,也会觉得一生已经足够长。田野、铁丝网、塑料垃圾堆、看不见的钳制、无孔不入的病毒……这些都会海水般涌上来。人生注定失落,一盒磁带、一条围巾或是一辈子的挚爱注定在记忆里翻滚,也注定海浪般一去不回或泡沫般消逝无踪。
《莫失莫忘》,虽是克隆人族群,却仍一动牵情。农舍里,凯西在读书,清风吹拂着她的头发;露丝,躺在手术台痛苦地等待生命的终结,却仍在牵挂着朋友;凯西和汤米依偎在一起,叹息那些错过的时光……
长夜驱车,道阻且长。
克隆人的记忆短暂,却一样经过人世的一生。我们活着,无不短暂,无不卑微,无不饱尝得失……
唯有默念:莫失,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