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一凡人,何求苛责——《西游记》唐僧浅析

原创 周媛

看过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可能会沉迷于孙悟空的通天本领,可能会嬉笑于猪八戒的滑稽可爱,也可能会折服于沙和尚的通情达理,但唯独对他们的师傅唐僧却是另一番态度。

其实,在大多数人眼中,唐僧更像一个鸡肋人物,他的人格魅力远远不如他的徒弟那般吸引人。因而,对唐僧的评价,也往往是负面多于正面,即使是在竭力以公允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他的文章中也免不了以“愚氓”和“乡愿” 来形容他。胡光舟先生曾这样评价道:“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教训)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禅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由此来看,在取经过程中, 唐僧确实不过是一个“食之无味, 弃之不能”的鸡肋人物。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回顾《西游记》,我们不难发现唐僧身上确实有着若干致命的缺点:他贪生怕死,懦弱无能。经常一见到妖怪就吓得瘫软下来,连声求饶;在监牢里被狱卒殴打,竟以宝物袈裟贿赂;偶尔化斋,竟能化进了蜘蛛精的盘丝洞中;前去求宿,竟又眼泪汪汪地被宝林寺的和尚轰出来。他自私可鄙,推脱责任。在孙悟空替他打死抢劫的强盗时,竟不顾师徒之情祝祷道:“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这种极度自利的祷词不仅引起孙悟空的反感:“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 也使另外两个徒弟分心——八戒抗议道:“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除此之外,唐僧还经常埋怨几个徒弟生得丑陋,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他曾说过:“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第二十回)说起大家最痛恨的莫过于他耳朵软。他常听信猪八戒谗言,苛责孙悟空,甚至屡次将孙悟空逐出师门。

然而,片面地强调唐僧的缺点,使他身上的优点皆被淡化了。其实唐僧并非一无是处,他有着冒死求经的信心,有着不受财势的笼络、美色的诱惑、权势的引诱的决心等。也许是我们太过狭隘,轻易地将他的缺点固定化,从而认为唐僧只是一个鸡肋人物,没有可取之处。当然,我并非要为唐僧翻案,或许从某个方面来说,他的几个徒弟专美在前,相比之下,无论如何,唐僧都绝不会成为受人欢迎的可爱人物。但是,作为小说中塑造的几个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唐僧的形象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或许是我们忽略了,其实唐僧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唐僧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流传甚广,而唐僧这一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演化, 从《三藏法师传》中的超凡入圣的唐三藏,到宋元《取经诗话》中亦圣亦凡的圣僧,再到小说《西游记》中肉眼凡胎的唐僧,随着故事神魔色彩的强化,唐僧最终在故事中失去了主角的地位,而成了他的徒弟尤其是大徒弟孙悟空的配角和对立人物。唐僧虽然是如来佛的二弟子金禅子投胎,但他除了存有金禅子虔诚的佛性外,无任何特异功能,是一个与孙悟空等神魔不同,而与世人无异的凡人。

去西天有十万八千里路,对于他的徒弟来说并不困难——孙悟空一个筋斗云,便有十万八千里,一天能往西天走个五六趟;猪八戒、沙僧的本领虽不及孙悟空,却也能腾云驾雾,几天就可把西天走个来回。但放在唐僧身上,却走了整整十四个春秋,而且这期间骑的是白龙马,一路还皆是风餐露宿、风雨兼程。对唐僧来说,西天不能仅用路途遥远来形容,途中多豺狼虎豹,妖魔鬼怪,这一路走来,基本是用生命在行走。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如意金箍棒又使他如虎添翼,要翻天搅海轻而易举;猪八戒、沙僧也是天神下凡,本领都不小,等闲的妖魔根本不是对手,就算打不过,凭着腾云驾雾的本事,保命并非难事。但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来说,一只猛虎已足够使他吓掉半条命,更何况是对付来无影去无踪的妖怪。他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妖怪吃了能长生不老的身体,但这一神性, 除了给他带来连连厄运,竟毫无用武之地。
他这样一个凡人,要在危机四伏的西天路上行走,何其容易?他愿意主动承受这种苦难已需要莫大的勇气,而要降龙伏虎、克服层层苦难却真不是他这样一个凡人所能做到的,这也便是开篇观音菩萨让孙悟空等三人一路辅佐他的原因了。他胆小如鼠,一见到妖魔就吓得战战兢兢,还经常痛哭流泪,却是出于一个凡人碰到危险时的正常反应。这与书中其他凡人的反应并无二致。在第十四回唐僧和孙悟空前去投宿,主人老陈开了门,看见孙悟空这般恶相,便口出谵语道:`鬼来了!鬼来了!在第二十回王老者“一见八戒这般嘴脸,就唬得一步一跌,往屋里乱跑,只叫:`关门!关门!妖怪来了!”也正因如此,唐僧才时常埋怨几个徒弟生的丑陋, 屡次把人吓着。其实,即使像孙悟空这般坚强不屈、本领高超,在遇到困难时也常难掩泪水,只不过大家都聚焦于他的英勇形象,而忽略了他软弱时候的表现。尘世凡人遇到危险也会惊慌失措,非凡神魔触及伤情也会无语凝噎,大家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苛责仅是身为凡人的唐僧呢?
既然将他看作凡人,自然具备的也只是肉眼凡胎,屡次被妖怪迷惑也属情有可原了。唐僧本性善良,他常道: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既是不伤生,又要为善,自然要救助有难的人,不管是平顶山的妖魔化成受伤的道士,还是红孩儿化成弱者求救, 皆是看中了唐僧的弱点。
唐僧的肉眼凡胎,再加上他为善的本性确实为他取经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如果没有唐僧的循循善诱,孙悟空要在西天路上降妖除魔,特别是为民除害就不会那么顺利。像唐僧这样一个凡人,你要求他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显然不太符合实际。即使像猪八戒那样有本领的人,他的眼光也不比唐僧的肉眼高明多少。唐僧的每次上当受骗, 猪八戒都有怂恿之嫌。然而两人相比,猪八戒明显动机不纯,或好色,或贪吃,而唐僧的为善有时虽然有点迂腐,但本愿却高尚得多。

人们对唐僧的印象向来不是很好,负面的评价远远多于正面的评价。确实,不能否认唐僧身上的许多缺点,但他身上同样存在着无法磨灭的闪光点。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优缺相继的凡人,我们何必用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魔来衡量他,我们苛责唐僧,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他是作为一个凡人而存在的。人与神相比,自然要相形见绌,但唐僧这一人物却真实地展现了凡人的真正处境。也正因如此,从唐僧身上,我们更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无法摆脱的弱点。你我尚且如此,对于同为凡人的唐僧,我们何必苛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只一凡人,何求苛责——《西游记》唐僧浅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