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玉
钱谦益,明末一代名儒,东林党领袖。然而钱老爷子毕竟不是一般人,这些靠才华得来的光环对他来说,太平常了!于是在59岁那年,钱老爷子做了一件让当时的正常人都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的事——以正妻之礼迎娶23岁的秦淮名妓柳如是。在漫天飞舞的烂菜叶里,钱谦益和柳如是拜堂成亲。然而他们并没有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绛云楼里红袖添香诗酒风流的生活没过几年,明王朝覆灭,崇祯帝以发覆面,自缢于煤山。大明亡了,南明小朝廷随即在南京建立,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大有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壮志。
但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事就是但是后面的事了······
第二年清兵近逼南京城,也就是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五日,钱谦益在大雨滂沱中率众臣开城降清。他的同僚和朋友,有的战死,有的绝食而死,而钱老爷子,又一次刷新了众人的三观。投降前柳如是劝他投水殉国,钱谦益觉得水太凉就没下水,而且还把柳如是也拖了回来。还剃了头发,留了辫子,做了清朝的官。有人作了一首诗讽刺他说:“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虽然他为清王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清人修的《明史》里,他依然被写入了《贰臣传》。这就是统治阶级的历史观,虽然你归附了我,那我也不能表扬你,表扬了你难道让我的臣民都向你学习投降吗?所以,你是贰臣,不忠不义,人神共弃。载入史册,钱老爷子就不只是一辈子的骂名了,那就是世世代代的骂名,但凡正人君子都会对他投来一个鄙夷的眼神。
但是抛开对统治阶级的忠孝节义,钱谦益的献城很可能也是有所考虑的。最直观的,就像和平解放北平一样,保住了满城百姓不受战火涂炭。钱谦益出仕清朝对恢复科举延续文脉来说,可能和“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是一个道理。
《论语·宪问》里有一段讲子贡和孔子的问答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段话讲的是,子贡觉得管仲应该不能算是仁者,因为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又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道,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像蛮夷那样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
从这段话来看,虽然不能说钱谦益足以媲美管仲,却也有几分相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钱谦益一定是读过《论语》的,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所作所为也或多或少受了孔老夫子的影响。
钱谦益在清廷做了几年官便告老还乡,此后又对反清义军倾囊相助。如果说他此时是为了洗刷骂名,那当时降清又何尝不是为了另一个目的?人性实在是复杂,我们甚至不知道在我们看到的以为是真相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何况是人心。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像硬币那样只有正反两面,当我们对一个人有所评价时,我们可能已经不了解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