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高玉宝

作者:邴文科

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次学雷锋纪念活动座谈会上,我有幸见到了战士作家——高玉宝,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努力地将深深植根于心中的童年高玉宝形象与两鬓斑白、微微发胖中等身材的老人重合在一起,一种无情岁月的沧桑感和敬仰之情交织在一起。

以后又有了多次见到他的机会,与他攀谈也就随意了。有一次谈到出书的事儿,他说以前出书是解放军出版社承担,现在是自己办理书号、承担印刷费和发行销售,他担心没有读者群。他说现在年轻人对“童年高玉宝”没有太多的印象,大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追星族。

岁数大的人眼神儿不好,看书费劲,再说现在看书的人太少太少,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读书量无法相比。说着他拿出《高玉宝续集》说,这本书的销量就不行。

现在他有两部小说《军歌嘹亮》和《我是一个兵》就没敢出版。当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建议他利用与各媒体人的关系,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搞一个高玉宝本人签名售书仪式,可省去广告费用,

但他给我分析起来才使我知道,出书的事儿从办理书号到市场开发、售前宣传、设计版式、印刷装订、销售发行是一个系列工程,整个策划操作起来相当困难,所以这事也就撂下了,估计这两部小说在今天已经成为他的未出版遗作了。

以后我在抚顺日报周末版发表了《今日高玉宝》文章,简略介绍了高玉宝的过去和现在情况。再往后在《抚顺晚报》刊发了《高玉宝是怎么写小说〈高玉宝〉和〈高玉宝续集〉的》文章,重点介绍了《高玉宝续集》这部小说。

再说这本《高玉宝续集》的小说,是1990年完稿,历时六年多,1991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那么为什么从一九五一年写完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到续写续集用了40年时间,其实高玉宝一直都有续写续集的冲动,由于那些风云变幻,混淆是非的岁月里,使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搞创作,并且还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蒙受了不白之冤。

课文《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影响了几代人,但人们只是了解高玉宝的童年,并不知道少年以后的高玉宝怎样了。《高玉宝续集》我真的没看过,也不知道。

这本书是写高玉宝少年以后的经历,从参军立功到毛主席接见,又多次出国参加世界青年大会和国际和平友谊交联欢活动,还包括谈恋爱过程的复杂心理。

我在家里把这本五十九万字的书以最快的速度读完,然后带着需要详细了解的内容往大连第二干休所他的家里打电话。他老伴接电话说老高没在家。

她说:“小说就是文艺作品,不能对号入座,似他非他,他中有他。”我们今天看这些话的含义也具有现实意义,是能够诠释网上有些人对小说个别内容的质疑。

其实小说就是文艺作品,按照故事情节的需要可以虚构,它必定不同于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但也有人说《高玉宝》是自传体裁,但我说后面还有“小说”俩字,别忘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纪念高玉宝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