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水浒里有一个很“奇葩”的和尚

文/易水长弓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一个人老为了别人的事去撕逼、去撸袖子、去路见不平,这人的脑子八成有病。

可这类“脑病患者”,在古代有个非常雅致的称呼——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既然为的是国家,帮的是小百姓,这在大多数人看来,自是和自身没什么关系!

可当真没关系吗?

无赖当街耍流氓,大家都当做没看见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群起而效仿,下一个遭殃的很有可能是身边的亲人。有人敢拉妹子的袖子,面露不怀好意的眼神,这时,上来个大汉,三拳两脚就把猥琐男打跑,想效仿的人掂量着轻重,也就不敢起这个心思。

金庸里的胡斐、郭靖之辈都起着这么个作用。看起来,他们很傻很奇葩,其实,他们在用一己之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秩序,哪管背后横飞的唾沫星子。

水浒里的鲁智深也是这么个人。


逼上梁山这个词,适合梁山好汉中的绝大多数,但并不适合用在鲁智深身上。

最早的时候,他还不叫鲁智深,而是叫鲁达,是西北小种经略相公帐下的提辖,相当于营长这么个级别。吃饭可以打白条,喝酒可以赊账,在路上碰到相熟的,人家也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鲁提辖。

没办法,顶头上司小种经略相公非常倚仗他,鲁达自身好武艺,脾气差,一言不合就揍人,这样的人。大伙自然是不敢惹的。

按说,武将功夫好,上司又喜欢,升迁之路肯定一帆风顺。暗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士兵把鲁达当成羡慕的对象,“啧啧,我怎么没鲁达这么粗的胳膊”、“哎,小种经略相公咋就没看上我呢?”

可这鲁达,就偏偏要和这好运气过不去,仅仅用了三拳,就把自己的锦绣前程砸的稀巴烂。一块被砸烂的,还有一个叫镇关西的屠户。

某一天,鲁达正和新结识的史进、李忠喝酒侃大山。忽然,隔壁传来了女人的哭声,鲁达觉得扰了喝酒的雅兴,非要找人来理论,结果,金翠莲哭哭啼啼地跑来,告诉鲁达说自己被一个姓郑的屠户明契虚钱的骗了身子,还被郑屠户反咬一口要自己赔钱赎身云云~~~

鲁达的暴脾气顿时就上来了,在我的地盘上,你郑屠既然敢敲诈勒索地欺负良家妇女,有没有把我鲁提辖放在眼里;你欺负就欺负,更气人的是你一个小小的屠户竟然敢叫“镇关西”。名头比我还大,反了你了。

于是,鲁达在打的店小二满地找牙之后,救走了金翠莲父女,接着,暴怒的鲁达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在天桥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然后亡命天涯!


前途无量的鲁提辖消失了,荣华富贵,安逸舒适的生活离他远去,现在的他成了通缉犯鲁达。

我曾经想,鲁达有没有为怒发冲冠,惩奸除恶打死镇关西的事后悔过,毕竟在那之前,他是人人羡慕的提辖,仅仅是因为帮一个不相干的女子打抱不平,他的人生轨迹开始错落,和一开始的期许南辕北辙。

但鲁达没有,他有一颗行侠仗义的心。和史进重逢时,两人剪拂之后,谈分别后的快事,眉飞色舞。书上虽然没有说哪些快事,但除了打镇关西之外,山门外偷吃狗肉,闹清凉寺都算不上痛快,侠者,行侠为本,自然是提及了帮助金翠莲的事大呼过瘾。

每当看到这,那个在酒店里,面对李忠奉上的二钱银子嗤之以鼻的鲁提辖,和那个在五台山上,因为许久没吃酒肉,而怏怏不乐的鲁智深忽然就合二为一了,无论带发还是剃发,他还是那个敢说、敢做、敢打抱不平的鲁智深。


闹了五台山后,鲁智深被师兄派到了相国寺。临走时,他的师兄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遇事不可鲁莽。

鲁智深唱了个喏,却没往心里去。在他看来,遇不平事还能保持冷静,那就不是鲁智深了。在瓦官寺,当听闻一群老和尚说寺院被两个贼人给霸占了,他拿起了禅杖就去和对方理论,也顾不得自己势单力薄,腹中空空。

瓦官寺的遭遇,是鲁智深最凶险的一次,霸占寺院的崔道成和丘小乙都不是易与之辈,鲁智深行侠仗义几乎丢了性命,想走却无奈包袱落在了寺庙里。好在史进及时出现,局面才转危为安。两人合力杀了崔道成和丘小乙,又一把火烧了瓦官寺,狠狠地出了口气。

两次行侠仗义,都为不相干的人,第一次丢官,第二次差点丢命。命运仿佛在暗示鲁智深,做大侠的代价这么高,你还要做吗?

做,当然做。只不过下次行侠仗义时,我小心一点!


行侠仗义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东京新结识的兄弟——林冲,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府,高俅嘱咐押解的官差,在路上找机会杀了林冲。

高俅是什么人,殿帅府督军。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权倾朝野,惹他的下场肯定不好。但不好惹也得惹,不去惹,林冲就要玩完了。

于是,鲁智深提禅杖,跨戒刀。跟着押解林冲的官差,暗暗护持着林冲。林冲住店,鲁智深也住店;林冲赶路,鲁智深也赶路。野猪林外,官差要杀林冲,却被鲁智深一禅杖打翻,再不敢造次。

兄弟,这两个贼人想害你。你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们。

算了,他们也只是奉命行事,饶了他们吧。

好,但我不放心他们,所以,我要护着你去沧州。

开封到沧州,一千余里路,鲁智深护送着林冲,身兼数职,即是保镖、也是随从。一路上,鲁智深小心翼翼,为避免惹麻烦,绝对不泄露自己的来历。

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官差还是从鲁智深和林冲的话语中推断出鲁智深的来历。
从此,高俅的小鞋接踵而来,鲁智深不干了,打起包裹,云游远走。


离开大相国寺后,鲁智深最险的一次,是在十字坡。那是在孙二娘开的黑店里,鲁智深差点被做成了人肉包子。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的鲁智深打下了二龙山,做起了山大王,好酒好肉,悠哉度日。时不时的和杨志、武松等人切磋拳脚武艺。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本身就足够有趣。

从军官到和尚、又从和尚到浪子,最后从浪子到山大王。身份不断转变,鲁智深却还是那个仗义行侠的人物。

惊闻好兄弟史进被官府擒获,鲁智深迫不及待地要去救他,武松劝他要谋划妥当再动手,鲁智深只是大手一挥,说了声“等不及”了,提了禅杖就去救人了。

结果呢,因为他太心急,情绪都写在了脸上,刚进城就被官府给抓了。看来什么事都流于脸上,对成事并没有帮助!

可鲁智深就是一个性急的人,就是个急公好义的人,就是个可以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人,就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一路走来,他的侠义,让他吃了很多苦头,失去了很多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官职、好生活;可也让他得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兄弟、声望和无愧于天地的脊梁。

对于鲁智深,施耐庵是偏爱的,施耐庵给了他浓郁的性格特点、丰富的人生和完美的结局,征讨方腊后,鲁智深圆寂,死在了人生事业的顶峰和最美好的年岁,很多兄弟先他而去,对此,他早已看透了悟,并以一首诗,划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山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金翠莲、史进、杨志……和生命有过交集的人影一一在他脑海中掠过。大俗就是大雅,一辈子靠着杀人放火来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看起来俗不可耐,可敢为别人事而出头的人,已然胜常人许多!说到底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奇葩”的人。

在这,奇葩也是高尚的代名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水浒传》读后感:水浒里有一个很“奇葩”的和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