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易水长弓 易水的水浒书房
公元541年,北齐皇室又添香火。刚出生的男婴相貌堂堂,手握白圭,霞光满屋。
当时非常有名的方士祖恒听闻异象,感叹道:“既是紫薇星下界,高家的这个孩子必是风流俊逸的非常人物。”
出生的孩子叫高长恭,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兰陵王。
他自小就喜欢挽强弓、驭烈马,通读史书经典,聪慧机警,潇洒出尘。九岁那年,高长恭的父亲高澄大宴百官,陪坐在席末的高长恭豪饮美酒,赞不绝口;并以著击碗,自顾自地吟诵起刘伶的《酒德颂》,性状痴狂,震惊四座。
高澄恼怒其不守规矩,拂袖而去。百官中却有人暗赞其风流潇洒,便劝高长恭去向父亲赔不是。高长恭却道:“性情使然,不以为怪,不去!不去!”
高澄听完,深以为然,给了长恭“真丈夫也”的考语后,赐其金帛万千。
几年后,朝堂上炙手可热的高澄死在了东魏与北齐政权交替的风口浪尖上,但高氏一族仍然以无可比拟的实力取夺了皇权,改国号为大齐。
接受禅让的高洋是高澄的弟弟,他感念哥哥的功绩,追封高澄为帝的同时,将高澄的孩子迎进宫廷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抚养。
有一次,高洋带着一帮宗室子弟到皇宫西郊游玩,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日子,高洋一时兴起,便取下了随身玉佩要孩子们赋诗,谁的诗最好,就把玉佩赏赐给谁。
起先的几个,吟诵的诗歌都很普通,高洋只是点点头,什么也没说,轮到高长恭时,只听他吟道:“春草迎艳阳,百花含玉芳。万里红霞满,相见两潇然。”
诗中取的典故是湘夫人阳春三月会楚王的事。意境深远,颇有才情,引得高洋捻须而笑。高洋把玉佩交到高长恭手上时,笑着说:“看来,长恭到了该娶夫人的年纪,传旨下去,朕亲自为长恭选夫人。”得赐玉佩,圣眷天顾,那一年的高长恭,十四岁。
接下来的四年里,高洋特意请了名师大儒来教导高长恭。在他的心里,希望长恭能成为宗室中的擎天玉柱,允文允武,保得高家江山顺风顺水。
十九岁那年,高长恭受封兰陵郡王。后来又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每至一处,兰陵王都展现出了过人的吏治才华,爱民如子,受人敬仰。犹如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开始绽放出异彩霞光。
高洋也很看好他,对于这个能与属下同甘苦共富贵的侄子,说的最多的是——“勉之!”
勉之!高洋对自己的侄子充满了期待,却没能等到兰陵王名满天下,自己就已撒手人寰。
兰陵王二十二岁那年,攻打北齐的突厥军队,被兰陵王率军迎头痛击。突厥兵仓惶撤离,丢盔卸甲,死伤无数。败兵西归,说的最多的,是一位头戴狰狞面具的将军,勇猛异常,突厥人无不胆寒。
戴狰狞面具的将军便是兰陵王高长恭,他觉得自己的长相太过柔美,不足于震慑三军,所以,上阵杀敌时带了面具。没想到,却成了突厥兵挥之不去的梦魇。
来年,恼羞成怒的突厥军队联合北周再次进军。浩浩荡荡的二十万联军,把号称国之命脉的金墉到邙山一线围得水泄不通,北齐朝野上下都慌了神。主和的声浪漫过朝堂,高座皇位的高湛沉着脸,一言不发。
兰陵王面沉如水,看了看四周主和的大臣,拱手道:“陛下,此时主和签订的也是城下之盟,动摇国本。不如一战破敌,再做计较。”
高湛眼睛一亮,可当他看到是年纪轻轻,音容皆美的兰陵王之后,到了嘴边的话,却又犹豫了起来。这个年纪轻轻的宗室公子哥,值不值得自己堵上社稷安危呢?高湛犹豫了。
兰陵王见皇上不说话,一咬牙,接着说:“臣虽无姜尚之才,但愿竭忠尽智,与敌死战。求陛下成全。”
高湛犹豫再三,终于说到:“准卿所奏。”
出了朝堂,兰陵王身后议论四起。没有人会相信,这个长相俊美的公子哥能带兵打仗。
一年前和突厥的那场大战,不过是他运气好,而好运绝不会有第二次,所以,朝野群臣中,有人开始和北周暗通款曲,源源不断的情报被送到了联军的案几上。
此战,任重而道远,却又艰难无比。
邙山,自古有龙穴凤眠之称,风水极佳。北齐历代先祖中,就有5位葬在了此处。
何谓邙?一死一生谓之邙。
北齐和北周决战于此处,造化使然?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注定这两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延长国祚,而另一个,只能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这一战,消失的不是北齐和兰陵王。
祖先的庇佑,将士们的用命,还有戴上狰狞面具英勇无畏的兰陵王,使得战争的天平很快向北齐倾斜。兰陵王带着将士们,将北周的军队撕开了无数口子,联军的阵脚大乱,终至溃败。
金墉城下,面对万千蓄势而发的弓箭,兰陵王从容的脱下了面具,“我是高长恭,北周和突厥已经被击败了,金墉城之危已解。”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久久不绝,城楼上的兵士们欢呼不已。邙山之战,北齐军大胜,兰陵王背朝金墉的伟岸背影,成了将士们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英雄了得。
胜利的消息传回都城,高湛大宴群臣,为兰陵王接风。酒过三巡,高湛击掌三下,四十余名甲兵和二十名乐师鱼贯而入。正当众人面面相觑时,乐声重开,四十余名甲兵踏乐起舞,进退趋避间,暗合阵法队列。
“长恭,此曲为贺你大破敌军所做。朕把它命名为《兰陵破阵曲》,如何?”
“此曲甚妙!”
“妙?倒不尽然。虽名为兰陵破阵,可兰陵王却不在曲中,一大憾事也。”
“臣请恕罪。”
兰陵王戴上假面,融入曲阵之中,曲子立时就有了折锐千军的气势,乐曲更胜,仿佛金戈铁马,滚滚而来。高湛抚掌而笑,一双眼睛,却有着不易察觉的担忧与踌躇。
邙山之战后,兰陵王又历经柏谷城之战、定阳大战等大小战役。因战功被封为大司马,权倾朝野。
有人劝兰陵王,权重易为君王猜忌,不若辞官归隐,方可保全性命。兰陵王不以为然,觉得天下尚未平定,自己怎么能甩手而去。他刚刚站上权力的巅峰,怎么舍得放弃这一切呢!
但兰陵王多了个心眼,他对外表现的非常贪财,想以此来减少皇帝的猜忌之心。
继位的皇帝叫高纬,一直对兰陵王又敬又怕,但因为天下还未安定,允文允武的兰陵王,还是宗室里的擎天白玉柱,得罪不得。
直到有一次,高纬和兰陵王一同观看《兰陵破阵曲》,高纬感叹,如此凶险境地,皇叔若有差池,可如何是好。兰陵王酒已至酣,直陈道:“国事若家事,何惜此躯。”本是一句表忠心的话,在猜忌心颇重的高纬听来,就颇不是滋味了。
国事当作家事,那么这个国,你也是当成了自己的。联想到兰陵王位高权重,却如此贪财,不是为谋反做准备,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没过多久,兰陵王被赐死,死时不过三十余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
正所谓:自古名将若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