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华 随 笔 杂 谈

文/书拉蜜女(河北)

多年的阅读史,让我买书十分慎重了。前几天衡量再三后,还是花一百多大洋,买了三本颇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作品。毕竟这个时代,畅销书太多,书定价也很高,还有图书馆的书可以借,所以如果不是太喜欢,是不会花一百多大洋买几本书的。因为如果不好的书,看一遍后不想看,那便是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
买的三本书里,其中就有余华的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1960年生人。凭借他的一本名扬海内外的长篇小说《活着》,足可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笔了。很多了看了《活着》后,会觉得很压抑。他出生在文革那个年代,从小见到了太多的血腥和暴力。他父母都是外科手术医生,少年的他还经常在炎热的午后,跑到太平间那张凉爽的床板上,一睡一下午。“白天在写作里杀人,晚上做梦被人追杀。”余华说,那个时候,他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如此疯魔下写出的作品,自然也带有灵魂的共鸣。

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却柔和了许多,也许每个作家不同时期,他的人生观也在不断的改变。娶妻生子的他,文字温和了许多。我觉得读书和看手机唯一的区别在于,一本书,你读完,或多或少你都会有所收获。而网络纷繁复杂的新闻,只会带来沉沉欲睡,头脑发昏。
这本书跟大家略分享一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段有关劳伦斯的描写。关于劳伦斯,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余华在这个集子里这样写道:为什么劳伦斯一生都在写性爱却写不烦?因为他找到了性的灵魂。我觉得这段描写非常棒。一个女人的老去,不是皱纹的增加,而是她身上的性正在消失。一个女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女人,是因为男人。

另外,他推荐青少年刚开始阅读名著时,可以阅读大仲马的书。这我也很认同。大仲马小仲马文学史上的两大巨匠。多年后,我依然记得我捧着那厚厚的一本《基督山伯爵》,阅读时的快感简直太刺激、太兴奋,以至于多年后看《肖申克的救赎》,都不以为然。因为几百年前,大仲马已经用他的神笔写下了这个故事。基督山伯爵出狱后种种开挂的人生,让我不禁佩服大仲马至五体投地。当然,《三剑客》我也读了,印象却没有伯爵来的那么强烈。
作为一个书写者,我也意识到:其实作家写作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和思想。人的内心世界是宽广的,托尔斯泰的内心宽广到能容下那么多的人物,他毫无疑问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匠。伟人之所以伟大,在逝去的几百年人们还会阅读他的作品,真的可以证明了伟人精神的伟大。肉体虽然死去,精神却在几百年里不断的发酵,孕育着后人的精神家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余 华 随 笔 杂 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