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卒于1997年4月11日,据他的朋友作家刘心武回忆,小波去世的原因是突发心梗,当时只有他一个人,由于难受,把墙上抓出了两道手指印。
很少有作家像王小波那样,剑走偏锋,王小波的写作完全是野路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王小波生前寂寂无闻,死后名声大噪,在媒体的运作下,很多人一度自称“小波门下狗”,那几年,他的作品一印再印,成为热点。
我想,这一切,可能都不是王小波最盼望的,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完全可以迎合创作的要求,迎合管理的要求,那样做,他可以是个畅销书作家,但是他偏不,从他的许多文章看,他一生就在做一件事——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委婉的语言,风趣的语言去启迪民众,开化民智。
《我的精神家园》
是他的杂文评论集
也是我看过的王小波的
第一本书
王小波亲自为书写了序
写序的日期是
97年3月20日
距离他离开这个世界
只剩下20天
这本书里收录了他的名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有许多唠唠叨叨的杂文,我以前从未发现杂文这样写,随心所欲,东拉西扯,处处透着睿智和幽默,他说自己小时候就是焉坏,可真够坏的,他有苦衷,很多话说出来,书就无法出版,有几道审核,所以只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谈典故的方式,打比方的方式,让读者会心一笑。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这样一篇杂文,你也可以看成一篇散文或者一个故事,王小波用幽默夸张的文笔讲了农场一只不服从安排的犟猪的故事,这头猪既不愿意被阉割,也不愿意当种猪,更不愿意吃了睡睡了吃,最终成为人们厌恶的猪,农场围剿的猪,猪冲出重围,不知所踪。文末是文眼,作者见到太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和“被设置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所以特别怀念那只猪——显然,作者谴责了安排别人生活的人,以及甘心被安排的人,歌颂了自由。
小波去世八年后,我开始触网写作,两年后见到这本书,一度很喜欢,也一度模仿他的风格,写了不少杂文。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是逻辑学家,毛主席曾经把他请进中南海,讨论逻辑和形式逻辑。受到他父亲的影响,王小波喜欢在杂文里夹带形式逻辑,这让读者看起来很不习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是不学逻辑的。王小波又是理工科出身,总喜欢谈及理科内容,这样也影响了阅读,两年的热情过去,我也渐渐失去了兴趣,把书束之高阁。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昨天在家整理书柜,拿出这本旧书翻了翻,忽然看见他说,知识分子最怕什么?最怕老百姓不理智的年代。我心头一惊,这是多么精辟的言论啊,放佛他在几十年前,已经预见了今天,想到微博上,那些被年轻网民举报的专家和学者,一个个灰溜溜地扫地出门,身败名裂,可曾有人用心地分析过那些有争议的话?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空,依然准确的话语。王小波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能人,他能说出许多奇妙而深邃的语言。以前有人总结过:
这是多么深刻的话
每句都值得咀嚼
这是人生感悟
比起那些鸡汤,鸡血
真诚多了
昨天翻看旧书,发现佳句俯拾皆是:
P49 “军事家有谋略是件好事,学者有谋略好不好就值得怀疑”
——让我想到了北大中文系的张某武
P75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重实用的倾向,他们还认为,这一点并不坏
——实用主义是一种短视
P90 “中国的儒士从来就以解天下于倒悬为己任,也不值得是真想解救还是瞎浪漫”
—— 与我心有戚戚也,君不见街谈巷议,尽是美国俄罗斯解放全人类
P116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我们这个民族总有很多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种看法
P118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重要”
——看看当下的氛围,公众的关注点在知识分子的道德上,用道德来衡量一切,不能不说,王小波是有远见的,或者当时也是如此。
P122 “我们这一代,生于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同年龄的人听了都很振奋,很爱听,但是我总有点疑问,这么多美事这么都叫我赶上了?”
P176 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出《茶花女》,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
P177 “我有一位小伙伴,见了大公鸡踩蛋,就捡起石头狂追不已,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制止鸡耍流氓”
—— 这是最早的朝阳群众吧?
P186 “十多年前看过一部国产片《庐山恋》,里面的女主人公在庐山上谈恋爱,狂呼滥喊:‘I love my motherland’”
P 179 “国家出钱让大家看电影,就是为了宣传和教育”
P188 “莫泊桑说,提笔为文,我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情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
P224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
——王小波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认为他才是当代的鲁迅(比鲁迅差一点点),但是当代鲁迅绝对不是那本画报列举的几个人。
想当年,因为喜欢王小波的杂文,就去找到他的小说看。
《黄金时代》是他的名篇,在国内无法刊发,无法出版,在台湾获得联合报大奖之后,出口转内销,国内读者才得以 看到此文。
小说里有很多性描写,大胆而不淫秽不色情,这就是高超的写作手法了。
那个身材高大的王二已经远去
假如他能够活到今天
他还会写出那些奇奇怪怪的文章吗?
千年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