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美术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该知道《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是以后蔡文姬归汉为题材创作的绘画,有不同版本,金人张瑀的作品,南宋陈居中的作品,明代仇英的作品。
文姬归汉,不仅是绘画的题材,也是戏剧的题材。
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
那么,一个女人,从边塞之地回到中原,为什么能成为文艺作品的表现的内容?
我年轻时,对此不理解,这些日子,听了一些讲说,有了新的认识。
之所以,古人的文人喜欢谈论文姬归汉,实在是这个女人的身上有可以挖掘的内容和题材。
我们仔细看看,但凡能在史书和文艺作品里被反复提及的女人,其人必是有一些特殊性,要么美貌,要么坎坷,要么贤惠,比如
长生皇后,那是贤德,娄昭君,那是有眼光,绿珠是美貌加刚烈,杨玉环是悲剧型的傻白甜,卓文君是大胆,陈皇后是冷宫弃妇……
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
文姬是什么呢?文姬是个文化人,在古代,一个女人有文化,那是很难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读书。文姬的身世也是坎坷的,令人唏嘘。
南北朝,刘宋王朝时期,范晔编撰《列女传》,把蔡文姬列入。《后汉书*列女传*陈留董祀妻》开头写道: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不同版本《列女传》对比
可见从南北朝到清朝这段时间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倒退的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古代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里,提倡和强调女人从一而终。列女传,名为为妇女列传,其实多少还是有倾向性的。历史上的列女传有不同版本,最初是东汉刘向所著,用于规劝汉成帝,范晔主张“援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故而在自己编著的书中把蔡文姬列入。
明代仇英的文姬归汉图
如果单看文姬这段生平介绍,那无非是个运气不好的女人,新婚一年,丈夫卫仲道死了,在古代这就叫克夫。不久,她爸蔡邕被司徒王允所杀,老爸又没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该知道那一段,王允利用貂蝉策反了吕布,让吕布杀了董卓,王允下令将董卓曝尸街头,扬言谁同情董卓就杀谁,蔡邕同情董卓,被处死。蔡家坏事一件连一件,不久,文姬被羌胡乱兵掳走,最终流落到南匈奴左贤王部落,在草原上生活了十二年,有了两个儿子。曹操称魏王后,北方稳定,边境的少数民族都畏惧曹操,怕魏军来削,于是主动与曹操交好。曹操年轻时,就很崇拜蔡邕,就让使者去匈奴,花重金把蔡邕的二闺女蔡琰(蔡文姬)赎回来,这就有了文姬归汉。回到中原后,曹操又赐给她一个丈夫董祀。
清代的一副文姬归汉图
曹操为什么要赎回蔡文姬,一个原因是蔡文姬是故人之女,曹操不忍心她留在苦寒之地,二个原因,蔡文姬有家学渊源,曹操希望她写一些东汉的东西,也就是让她做文史馆员。相当于新中国让一些民国的旧将领旧文人当文史馆员。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邕家里有藏书4000多册,简直一个图书馆啊,兵荒马乱之中,蔡文姬颠沛流离十几年,还能记得400篇文章,凭借记忆,重新抄写成书。真是好记性,这是蔡文姬对古文化的一个贡献。
不过,蔡文姬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自己创作的作品,长诗《悲愤诗》,乐曲《胡笳十八拍》,两个作品都是她返回中原时所作。
悲愤诗写董卓西凉军军容强盛——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写羌胡兵攻城杀戮——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写老百姓的悲惨命运,男人被砍头悬挂于马鞍下,女人被掳走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写蒙古草原的恶劣自然环境,原始习俗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写自己身处异国,对家乡的思念
蔡家是东汉的名门大族,从繁华的长安变成一片瓦砾,再到苦寒的边塞,诗人的内心无疑是痛苦的。她在草原上嫁给了匈奴贵族,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就在她习惯了草原生活,以为自己一辈子终老于草原的时候,曹魏的使者来了,要带她归国,母子分离,又是一桩痛苦,所以,在长诗之中,对于母子分离有不小的篇幅,写当时的心理和感受。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知道这一别,永无相见,所以不忍与儿子道别。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儿子问母亲,我还没长大,你为啥不思念我?你为什么变得不再仁慈?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情景交融,我年轻时候,只喜欢唐诗,后来才明白,汉代的五言诗也是很好的,五言诗很质朴,质朴之中,亦有感染的力量,比如《孔雀东南飞》
鲍照的《行路难》——李白就很喜欢鲍照,也写过《行路难》,蔡文姬的《悲愤诗》也是一篇优秀的汉代五言诗。
乾隆皇帝的枪手沈德潜说:(悲愤诗)“使人忘其失节,而只觉可怜,由情真,亦由情深也。”
清代文论家家陈祚明说:“《悲愤诗》首章笔调古宕,情态生动,甚类庐江小吏诗。彼所多在藻采细璅,此所多在沉痛惨怛,皆绝构也。”
列女传倒没有写文姬归汉前的母子分别,而是记录她救夫的故事。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说的是,董祀当屯田都尉,犯罪了被下令处死,文姬得知后,头发没梳,鞋没穿,衣冠不整,就跑进宫中,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大臣名士和使者,高朋满座,文姬见到曹操就连连磕头,求曹操免了丈夫死罪,曹操说,就算你今天所说是真话,然而,死刑执行令已经下达了,晚了。文姬说,魏王你的马圈里有良马无数,你的虎贲卫士像树林那样多,你何必不派出一个卫士骑着良马追回执行令,挽救一个生命?
满堂宾客为之动容,曹操也被文姬打动,下令免除董祀死罪,又见天气寒冷,文姬衣冠不整,赐予她头巾和鞋袜。
——范晔认为文姬夜闯宫殿,为夫求情,是个好老婆。古人认为这是守妇道。
那么文姬凭啥那么大胆,敢直面曹操为丈夫求情?她就不怕曹操龙颜大怒,责罚自己么?
原因很简单,文姬早年失去了新婚丈夫,失去了庇护她关爱她的父亲,中年失去了两个儿子,现在她不能再失去了。所以,她能奋不顾身,蓬头垢面向曹操求情。
这个原因,可以在曹操赐婚后,她写的悲愤诗末尾找到答案。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回到中原后,没了亲人,虽然活着,总觉得活着毫无意义,没有值得期待的事。受魏王的命令,嫁给董祀,不求别的,只求婚姻安稳到最后,我已经是卑贱之人,剩下还有多少时光?只能怀着忧伤度过一年又一年——这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女人的心理独白。
在历史中,董祀只是一个很小的人物,他所有记载就是犯法了,被妻子救了。呵呵,可悲。
那么,董祀当真是犯了死罪吗?
恐怕未必。
曹操执法很严,军令如山,多少大人物犯了法被杀。如果董祀当真犯了死罪,曹操绝不会因为文姬求情而赦免他。多半是曹操小题大做,故意下令处死董祀,坐等文姬来求情——曹阿瞒多聪明的人啊。文姬一求情,曹操就说,不该死,可惜,命令下达了。——这是给个台阶让文姬登。
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曹操下令卫士骑马去撤销死刑执行令,赐给文姬衣帽鞋袜,宴会上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气氛,曹操端着酒杯问文姬:“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我听说你家原来有不少典籍善本,你能记得多少?文姬说自己能记起400篇,曹操马上说,好,我派十个官吏供你差谴,帮你把那些书整理出来。——这才是曹操真正的目的。
诸位看明白了吗?文姬能救夫,不是靠言辞诚恳,不是靠以情动人,曹操是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帝王心术,理性远大于感性。光靠感情来说服他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文姬有利用价值,文化人嘛!曹操作为实际上的帝王,复兴文化事业,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所以呀,女人不仅要有貌,也得有点才,你无才,胸大无脑,谁搭理你丫?
最后话说说蔡邕,这家伙了不得,他的二闺女蔡文姬,女流中的文化人,木星一颗卫星上的一个环形山以她命名。
他的一个外孙是羊祜,三国演义最后写道,西晋灭东吴,当时边境上的大将,东吴方面是陆逊之子陆抗,西晋方面是羊祜,他是司马家 亲信,为司马家制定了灭吴战略。不过,他于陆抗惺惺相惜,在任时并没有发生晋吴大战。
蔡邕的一个外孙女羊徽瑜是司马师的老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前中期,世家大族互相通婚,寒门地主难以出头。社会阶层很明显。蔡家后代嫁给大族泰山羊氏。
千年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