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最高的素养

忙碌中,本学期刚入职的晓温老师推门而进。

简单聊完工作后,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怎么了?是不是还有话要给我讲?”我笑着问她。

“我……我想给你说说这几天窝在我心里的话,但说了又怕你以为我……”晓温一脸的不好意思。

“怎么会呢?完全可以直言不讳!”我鼓励她。

“来这个学校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里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在这工作可舒服可舒服!”晓温有意向我画重点。

“哦?可否让我分享一下你的舒服呢?”我打趣道。

“刚来学校,就有同事主动帮我解决生活问题,为我的工作指点迷津,让我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在这里我只需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根本不用担心领导会不会对我有看法;平日里大家也只是在努力工作,很少聊题外话或说人是非……”晓温异常得兴奋。

“在这里工作真的很舒服,我超喜欢这儿!”说到这里,晓温照我做了个爱心手势后就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晓温俏皮的背影,我在欣慰的同时想到了很多。

共情,让工作更出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有过一段灰色的时光,那段时光一度让我茫然失措,险些对人生、对自己丧失信心。

那时的我初到一个新学校,对工作的热情与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便遭受到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打击。

初来乍到,学校委派我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语文课是我的专业,但全面管理一个新班却是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对学校各项管理要求毫不知悉的情况下,要统计整个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短时间内要拟定、上交各种工作方案。

客观来说,学校的工作安排很合理、很科学,作为新加入的一员理应尽力按时完成。

但问题是:那时手机还未开通微信,学生基本信息的采集需要逐个与家长沟通;我是个未曾露面的新班主任,个别家长并不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所以最终我因未按时完成任务而遭受重批。

个别家长不配合工作我理解,但我无法接受的是:当我遇到困难向周围发出求助信号时,并没有人向我温柔的伸出手——任凭我在泥泞中艰难爬行。

双重打击让我痛心的同时也坚定了日后的奋斗目标:努力让自己变优秀,尽力给他人以帮助。尤其是在做了行政管理后,我更加重视团队的建设、同事间的相处、工作氛围的营造。

工作中我要求同事间要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生活中则要坦诚以待、以心交心;特别在对待新加入的教师这方面,更要以“主动”为共事、相处的原则:主动发现新教师可能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主动把关心与温暖送到对方心中。

因为懂得,所以仁慈;因为经历,所以更能深切体会到一个新员工乍到一个新单位时的茫然无措——这也许就是晓温为什么说初来学校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原因吧。

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工作者,首当其要就是站在员工的立场想之所想、急之所及。

因为不管是谁,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只有身心愉悦、心无旁骛才能发挥自身最大值。这是管理者的睿智,更是员工的幸福所向。

共情,让感情更牢固

最近,在婚姻方面很是挑剔的朋友终于找到了可与她立黄昏的人生伴侣。

看着婚礼上幸福的两个人,很多人却觉得新郎与新娘不般配:我朋友本科毕业,一米七的个头,要才华有才华,要相貌有相貌,但站在她身边的男士却是专科毕业,目前工作也不稳定,是个做微商的。

对于众人的评判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站在外观的视角来评判两个人的匹配度,但作为她朋友的我却心知肚明:朋友之所以选择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男士,是因为觉得和他在一起很舒服,舒服到可以完全做自己,舒服到如同与影子生活。

一语中的!

婚姻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一旦搭乘,便不可轻易再下车或改乘。

因为从道德上来说,它背负着责任和义务;从人性上来讲,既然选择了,就应该不顾风雨兼程;从生活层面上说,它是惺惺相惜、同甘共苦。

既然是一场长途旅行,那么在途中就难免遇到沟沟坎坎。

在此期间,如果双方不懂得包容谦让,不懂得理解尊重,不懂得收起身上的刺去温暖对方,那么最终的结果基本上会以“志不同道不合”为由而分道扬镳。

所以,幸福的婚姻很少是源于机缘巧合——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大多为两人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懂得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相互改变:欣赏对方的闪光点,接纳对方的不足,爱其所爱,为对方而改变,为彼此的幸福去努力,最终成就最好的彼此。

这也是所谓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终于陪伴吧。

简而言之,好的感情需要共同奔赴:你知我辛苦,我懂你不易;你不够完美,我有诸多不足;唯有知己知彼,才可长长久久!

共情,让生活更惬心

前日在网上看到一则生活感言:人到中年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无需为迎合谁而委屈自己,和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对此谏言我在深表认同外,觉得这句话在阐述“舒服关系”这个字眼上还可更全面些:选择与自己舒服的人共处何止是中年人的想法?即便是幼儿、孩童也有这个需求吧!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幼儿自两三个月始就开始拒绝与陌生人接触,只亲近自己熟识的、感觉安全的人。

虽然他们正处于人生懵然无知的阶段,但内心却已学会了选择。也正是这样,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疼爱才是被爱的基础。

再譬如在生活中,不管是去商场购物还是去饭店就餐,也一定会选择自己感觉舒服的场所。

这个选择除购物质量是否符合自己所需外,服务也是个重点选项:太冷的服务让人感觉人情淡薄;太热情了又会感觉到心累。那什么样的服务才是你我共需的呢?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个尤其喜欢买衣服的人,觉得生活之烦恼是没有一件美衣解决不了,所以闲来无事总喜欢逛衣服店,只是在选择上习惯于避开熟人开的店铺。

原因很简单:熟识店铺负责人跟踪式的服务、热情似火的推荐,不仅不会感觉到舒服,还有可能会影响个人对审美的评判,最为尴尬的是最后的结业:没淘到心仪的商品,却又不好意思光明正大离开:怕误认为不识趣,怕觉得不支持店里工作;掏钱消费吧,商品确实不是自己喜欢的;这种情况下,大抵会佯装有急事匆匆出店要么是委曲求全——随便买个商品一走了之。

因故,平日总喜欢去这样的消费场所:一种是陌生人开的,买卖可随心,消费无烦忧;其次是到那种懂得推己及人、只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店铺:从不以任何名义劝买、强卖,可随意浏览挑选,无任何消费压力与思想负担。如此服务才是你我共需的吧!

由此观之:人生在世不仅要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尺度,还要学会共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自己舒服、与人舒服。

如此这般幸福值才会逐渐攀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久远。

作者简介:
王超飞,河南省长垣市行知学校副校长,小学校长。长垣市骨干教师,长垣市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长垣市学科带头人,长垣市作家协会会员,第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共情,最高的素养
分享到: 更多 (0)